
近日,高考626分成功成为河北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新生的齐丹萌同学手捧四面锦旗,回到了泽龙母校,将精心准备的锦旗送到了李志伟老师、王策老师、柴渝清老师、马齐心老师的手中。这四面锦旗,不是简单的荣誉象征,而是一段段师生情谊的见证,是一个个教育故事的缩影,更让我们触摸到了泽龙学校全体教师 “以心育心,以情化情” 的教育温度。
01 李志伟老师:凭 “责任” 为铠甲 护航高考逐梦路

“‘瘦小’的身躯下,藏着一颗强大的内心。” 这是高三班主任李志伟老师对齐丹萌最深的印象。作为陪伴齐丹萌走过高考关键期的老师,他见证了这个女孩一次次登上 “状元之路” 榜单的高光时刻,也见证了她面对困难时的坚韧 —— 在李老师心中,齐丹萌就是 “历史组合之光”,是无数个为梦想拼搏的泽龙学子的缩影。



高三这一年,齐丹萌的数学成绩曾让她困扰。李老师在得知她和几位同学在数学上有短板之后,专门成立了数学辅导小组,根据每个人的薄弱点留练习题;每天课后,他都会留出时间给学生们讲解错题,从公式运用到解题思路,一步步拆解难点。课堂上,他总爱 “点名” 齐丹萌回答问题,遇到她答不上来的知识点,从不会简单跳过,而是课后单独再讲一遍,直到她彻底理解。
在李老师的“特别加餐”之下,齐丹萌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而这份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的坚持,正是高三 18 班创造佳绩的秘诀。李老师常说,带毕业班的意义,就是见证 “梦想照进现实”—— 当孩子们拿到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那种内心的获得感,是任何荣誉都无法替代的。收到锦旗时,他最先感谢的是各科老师的通力合作:“高三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全体师生一起拼出来的。能被孩子们记挂、认可,就是老师最珍贵的鼓励。” 而他始终坚守的 “做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教育”的教育理念以及 “愿把青春许杏坛” 的初心,早已融入每一次备课、每一次讲解、每一次鼓励中,成为他托举学生梦想的力量。
02 王策老师:用“陪伴”作纽带 让教育有烟火气

初见齐丹萌时,王策老师以为她是个内向腼腆的孩子。可在高一 36 班的朝夕相处中,他渐渐发现,这个女孩藏在安静外表下的力量 —— 在班里,她能引领班级正向风气,是老师身边最靠谱的小助手;在宿舍,身为宿舍长的她总能凝聚舍友力量,给舍友们带来正能量,让所在宿舍次次斩获 “优胜宿舍” 的荣誉。在王老师眼中,齐丹萌的成长,恰是教育要“用心关注” 的最好的证明。
王策老师始终坚信,教育从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心关注每位孩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引导孩子向好发展”的真诚陪伴。时至今日,王老师仍记得 36 班那场关于 “天赋与努力” 的辩论赛,当 “天赋比努力更重要” 的观点引发热议时,齐丹萌作为反方坚定发声:“对普通人来说,努力更加重要。” 也是这一场辩论赛,让王策老师更加笃定地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光芒,而教师的职责,就是做那个守护光芒、引导方向的人。

而齐丹萌记忆里最深刻的,是王老师藏在 “三天假期” 里的深沉牵挂。一次月考前夕,恰逢王老师的儿子出生,得知消息的同学们都以为他会多陪伴家人几天,可没想到,他竟在考试前一天就匆匆回到了学校 。“这意味着他只请了三天假,就急着回来陪我们考试了。”齐丹萌说到。站在讲台上的他,眼底还带着未消散的疲惫,但他仍一丝不苟地讲解着手里的试卷,从知识点的串联到答题的易错点,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这份 “舍小家为大家” 的付出,也成为了齐丹萌高中记忆里最温暖的底色。
03 柴渝清老师:以 “热爱” 为火种 点燃学生内驱力

“齐丹萌身上有股特别的灵气,更难得的是她那份不服输的努力。” 提起这个学生,柴渝清老师的语气里满是赞赏。作为齐丹萌高二上学期的班主任,柴老师见证了她在课堂上的专注投入 —— 无论多么复杂的知识点,她总能紧跟老师的思路;课后的她,更是敢于主动提问,总能带着思考找到柴老师探讨难题,每一次交流都透着对学习的热忱。

这份热忱,正是柴老师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标 ——“点燃孩子的内驱力”。在她的教育理念里,“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理解中成长”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次交流中。她从不把知识生硬地 “灌” 给学生,而是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调整教学方式,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引导思考,帮他们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她常说:“教育不是追求一时的成绩,而是要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即便高三时柴老师不再担任齐丹萌的班主任,这份关怀也从未中断。“还记得有一次,学校给老师发放一箱水果,我路过时她刚刚打开,便招呼我过去选几个。” 齐丹萌回忆。这份超越师生的牵挂,让两人成了 “亦师亦友” 的存在。当收到齐丹萌送来的锦旗时,柴老师感慨道:“其实平时和孩子们相处、备课教课,都是很日常的事,没觉得有多特别,但收到锦旗的时候,突然就觉得那些琐碎的付出都有了具象的回应。”但对于柴老师来说,这一面锦旗给予更多的是踏实,让她觉得她的教学方向没有跑偏。“这份认可更像一个‘提醒’,让我知道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以后要更细致、更耐心,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柴老师说。
04 马齐心老师:用 “细致”作春雨 滋润成长每一步

“马老师就像姐姐一样,总能在我需要的时候伸出手。” 提起高二下学期的班主任齐丹萌说道。刚转到新班级时,齐丹萌有些不适应,是马老师主动找她谈心,听她倾诉困惑,帮她融入集体;学习上遇到瓶颈时,也是马老师耐心引导,帮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地理学科里的 “晨昏线”,曾是齐丹萌的 “老大难”。这个抽象的知识点,任凭她怎么看书、做题,都始终摸不透规律。马老师知道后,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课本内容,而是特意找来地球仪,拿起手电筒向齐同学演示 ——“你看,手电筒的光就像太阳光,地球仪转起来,被照亮的地方是白天,照不到的是黑夜,这条明暗交界线就是晨昏线。” 她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讲解晨昏线的移动规律,原本晦涩的知识点,在生动的演示中变得清晰易懂。
正是这份 “因材施教” 的细致,让齐丹萌的地理成绩有了显著提升,更让她找到了学习地理的兴趣。马老师常说,教育就是“用心教学,以德育人”,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也要关注他们的每一个小问题。因为她深知,对学生来说,一次耐心的讲解、一次贴心的谈心,或许就能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甚至影响他们的成长轨迹。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教”,更在于 “育”—— 是用爱点燃爱,用信任传递信任,用坚持唤醒坚持。在泽龙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在践行着 “以学生为中心” 的承诺:他们会为了一个学生的薄弱学科单独辅导,会为了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主动谈心,会为了让课堂更生动不断打磨教学方法…… 他们把 “育人” 这件事,做进了日常,做到了心里。


未来
泽龙教师
将继续保持这份初心与热爱
在教育的路上步履不停
陪伴更多泽龙学子
走向更远、更明亮的未来
泽龙学校
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扬“教育家”精神
书写桃李芬芳的育人华章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