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图书馆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元代的万卷楼,沿革已近800年。清雍正年间,直隶总督李卫创办莲池书院,万卷楼成为莲池书院的藏书楼,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立“直隶图书馆”,1958年省会迁往天津,河北省图书馆与保定市图书馆合并,定名为保定市图书馆。1999年现馆投入使用,设计馆藏量100万册,2010年被国务院选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25年8月经批准成立保定市典籍博物馆,我馆也是保定市儿童友好城市首批试点单位,2023年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
保定市图书馆编制55人,现有人数50人,副研究馆员及以上13人,占比23%。现有馆藏图书80余万册,其中古籍图书13万册,善本1.2万余册,民国图书7000册。2021年图书馆原址提升改造,进一步扩大馆舍面积至12000平方米,座位1000余个,设有读者服务中心、采编部、低幼部、青少部、成人服务部、期刊部、“冀图邮书”部、古籍部、自习室、技术保障部等部室,同时设有学术报告厅、主题书库、地方文献库、国学馆、蒙学馆、红色教育主题馆、数字阅读体验区等功能区。
按服务群体特点及需求,我馆特设立了儿童馆,同时与成人服务区做到了物理分割,减少相互影响。入馆后,一楼设置了多功能大厅,主要用于大型活动推介及组织开展,大屏幕组织宣传全民阅读,推介文旅融合及相关活动。多功能大厅背面是我们的展览区,承接社会组织、团体、个人及我馆自行组织的展览活动,全年累计组织展览近50场次。读者服务中心提供读者咨询和借阅证办理服务,设有学雷锋志愿岗和便民服务点。
为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特设置了数字资源体验区。内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可供读者使用,还有多台数字终端设备供读者体验。为了更好的提供便民服务,我们也已实现一卡通业务,社保卡也可自助办理借阅证,实现自助借还。
保定市图书馆儿童馆以“空间适儿化、资源多元化、活动品牌化”为核心策略,通过打造“四季童读”“保府国学讲堂”“非遗里的保定”“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科学智慧课堂”及“跟着课本去研学”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儿童阅读推广体系,凭借资源整合、数智赋能与特色服务,持续提升服务能级,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全民阅读推广提供了坚实支撑。
儿童馆共三层,一楼是低幼部,二楼是青少部,三楼为儿童活动区。低幼部提供适合父母与孩子共读的读物和低幼绘本,同时设有活动区,定期组织开展馆员讲绘本和大学生讲绘本活动,还有北外壹加和其他一些社会机构、组织或个人定期组织开展公益课。通过丰富的适龄资源及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家长及适龄儿童走进了图书馆。二楼为青少部,设置借阅区,引入智慧借阅及智能盘点系统及线上资源库,推动数智化转型。三楼主要设有国学馆、蒙学馆、数字体验馆等功能区,满足活动组织开展,减少对借阅区的交叉影响,营造良好的秩序环境。
北面二楼为成人社科类、文学类图书借阅区域,设有阅览座席200余个,通过空间优化,我们把最好的阅读位置留给了读者,增加了部分座席,缓解了坐席压力。我们的学术报告厅也会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型的培训讲座,在暑、寒假我们会定期开放报告厅供读者使用,缓解假期座席压力。
三楼是成人自然科学类图书借阅区和期刊阅览区,征订期刊240种,报纸80种。目前,做到了期刊电子记到和分类上架管理,实现了资源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了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我们会对下架期刊进行分类,一类支援社区图书馆建设,一类装订成册供读者继续阅读。
我们在四楼设置了“保定文库”专区,主要搜集、整理、保存有关保定历史、人文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文献资料,同时提供读者查询服务。目前,已和保定市政协、保定市文联、保定市诗词协会等单位和社会组织实现了共建。同时,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很多热心市民也参与到捐赠活动中来,充实了馆藏资源种类,丰富了资源建设途径。“保定文库”现有资源涵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古迹文化、经典文化、非遗文化、大学文化、特色(志书)文化等八大板块,能够系统全面地反应、传承我市地域文化,彰显古城底蕴。
南四楼为我馆过刊馆藏区,主要以基藏报刊为主,馆藏过刊200余种,最早为建国初期报刊,是我馆珍贵馆藏资源。
六楼为“冀图邮书”物理库,我馆积极落实省文旅厅和中国邮政河北省分公司联合推出的“冀图邮书”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组建近400平米的物理库,藏书10万余册。自2024年10月1日上线以来,总计借出5000余单,其中网点自取4000余单,快递到家近400单,借阅图书近18000册,归还图书16520册。新增用户约近5000人,服务量稳居全省前列。我们还组织莲池区图书馆参与到“冀图邮书”项目,也是全省首批组织指导县(区)馆开展“冀图邮书”服务项目的地市。“冀图邮书”项目优化了服务供给,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快捷性,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楼是古籍书库和古籍展览区,我馆古籍工作亮点突出。馆藏古籍13万册,研究价值高,其中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35种,共计2142册,2009年以来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珍贵善本18种,312册。馆藏珍本有明阂齐极刻套印本《三子合刊》、明嘉靖年王道行刻《庄渠先生遗书》、明弘治年李瀚刻《韦苏州集》、明天顺年内府刻《大明一统志》、明正统年司礼监刻《周易传义》等。其中《春秋左传类解》参加2009年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去年4月我馆启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工作,在该项目中完成10000筒子叶的古籍数字化整理加工任务,持续促进古籍保护和活化利用。平时我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定期推出特藏数字资源专题展览和线上阅读推广活动,扩大特藏资源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助力打造全国书院之城“金名片”,不断提升保定城市文化软实力。
我馆秉承开放、普惠、均等的原则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文化服务。始终坚持“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024年入馆人次达到了90余万人次,完成图书借阅共358857册,还回共356866册,办理读者证85714张,其中2024年办理12651张。持续推动“图书馆+”模式,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开门办馆服务社会,多举措提升服务质效。与优质社区、驻保部队、学校、党政机关共建图书馆53家,有效延伸了我馆服务半径,提高了服务便捷性,提升了服务品质,促进全民阅读,书香保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