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末元初万卷楼演变成今日保定图书馆之历程

luna2008
luna2008
管理员
1127
文章
0
粉丝
馆史钩沉评论1641字数 1356阅读模式

古代的各种藏书处所,被后人通称为藏书楼。保定古代藏书楼主要为官府所设,宋代以后私家藏书楼迅速发展。此外,寺观和书院藏书也很普遍。这些藏书楼的服务范围相当狭窄,但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起了一定作用。

保定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追溯藏书史,则可由元初(1236年)张柔、贾辅在莲池建立的。“万卷楼”算起,至今已有750余年的历史了。保定莲池内原有一座典藏古籍缮本的书楼名叫“万卷楼”,相传为元代所建。1227年,蒙古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在废墟上重建了保州。张柔(1190~1268),蒙古时期中原地方武装首领之一,字德刚,易州定兴(今河北定兴)人。张柔和他的副帅贾辅“二家藏书皆万卷”1232年,奉调伐金,随速不台围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守将降,张柔独至史馆运走《金实录》和秘府医书;又访耆旧望族,护送北归。1234年正月,从塔察儿攻克蔡州,金亡于战俘中遇状元王鹗,将他接回保州礼养。1236年,贾辅便在雪香园(今莲池)北邻,他的宅第里建起了万卷楼,珍藏其从各地收集的遗书。

《畿辅通志》载:“万卷楼在府治南(即在今莲花池内),元守帅贾辅建,以经传子史百家法书名画为九等,置其上,又邀致郝经筑堂楼侧以居之,经有记。”这就说明了万卷楼的建造典籍内容和管理情况。贾辅,金元之际蒲阴(今河北安国)人。起初,担任祁州(治所在蒲阴)刺史,后率众归顺蒙古忽必烈,深受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张柔重用,为其副帅,在祁州行使元帅府事。毁于战火的保州(今保定)复建后,贾辅在其府第建藏书楼,名为万卷楼。贾辅将万卷楼之藏书分为九个等级,即六经居上上,传注居上中,诸子居上下,历代史居中上,杂传记居中中,诸儒史论居中下,先正文集及著述居下上,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技术数居下中,法书名画居下下。万卷楼建筑设计十分精良,竟能经历1289年那场强烈大地震而无毁。《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说:“元的武臣也多有藏书,”且举张柔、贾辅为证,并且两家藏书绝非秘而不宣,而是为人所用。大诗人元好问为不使“一代之迹泯而不传”,闻知《金国实录》在张柔家,就远道赶来,长住保州,一面勤奋阅读,采摭所闻,留下百余万字记录,后《金史》纂修多本于此;一面写下了《顺天府营建记》等,成为研究保定城建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

家境贫寒的郝经,从陵川(今山西陵川县)徒居顺天(今保定市),“昼则负薪米为养,夜则读书。居五年,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延为上客”。郝经,元代文学家,字伯常,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冶市)人。金亡后,移居顺天(冶所在今河北保定市市区旧城),被守帅张柔、贾辅所赏识,宴请为上宾,曾为贾辅的藏书楼作《万卷楼记》。两家藏书为他所博览。元代学者郝经撰写《万卷楼记》对万卷楼有详明记载。这里是贾辅的藏经之所,贾辅爱书,“故南北之书皆入侯府,不啻数万卷焉,始储于室,室则盈;储于堂,堂则溢。乃作楼藏之。楼既成,尽以卷帙置其上,而为之第,别而为九”。九类分上、中、下三种,上上为经书,上中为后传,上下为诸子;中上为史,中中为杂传纪,中下为诸侯史话;下上为先正,集及诸侯著述,下中为百家众流、阴阳图籍、山经地志、方史数术,下下则是法书名画。郝经曾盛赞“贾侯之书甲天下”。楼成后在楼侧筑“中和堂”一座,聘著名学者郝经来此居住、阅览、讲经。

郝经曾以优美的文笔写下了千百年来让人向往、追求的一段文字:“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嘎然,迥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越,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也。”美哉至甚。郝经曾在古莲花池居住过,所以,它描写的正是保定的古莲花池。万卷楼建成于南宋端平三年,即1236年。郝经来到中和堂是南宋淳佑三年,即1243年。撰写《万卷楼记》为淳佑四年,即1244年。从见诸正史的片断记载中,已足见金末元初保定图书事业对华北地区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今天的保定图书馆就是由金末元初的万卷楼演变而来的,可以说,保定的图书事业是和古城重建几乎同时起步的。(赵鹏)

【来源:保定晚报】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分享交流保定市图书馆新闻资讯
 最后更新:2016-5-28
luna2008
  • 本文由 luna2008 发表于2016-03-28 22:36: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oline.xyz:8090/archives/9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