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清末民国刻书专题收藏

luna2008
luna2008
管理员
1127
文章
0
粉丝
古保新闻评论15字数 6126阅读模式

一、清代刻书

(1)清同治三年(1864)刊《直隶全图》为《皇朝直省地舆全图套图26图之一》开本长宽:101×80cm厘米。直隶省是我国置省较早的省份之一。在古代往往特指天子脚下的心腹之地。1928年,改省名为河北。晚清的直隶省所辖区域包括今河北省大部地区及北京市和天津市,省会在保定。藏品对研究直隶保定行政区划流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2)同治八年(1869)高阳世和堂刻书店成立,同年刊刻《春秋传注》四卷。

(3)清光緒三年(1877)畿輔通志局刻本《通商各国条约类编》《通商各国条约类编》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錄一卷 6册,原装原函, 九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雙邊。

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内容好。晚清直隶总督李鸿章倡议,著名学者薛福成(字叔耘)、黄彭年(字子寿)编辑。李鸿章是任直隶总督时,因各国条约散而无纪,嘱薛福成、黄彭年分类编辑。内分十六门,分为订约、遣使、设领事理事官、交际仪文、优待保护、口岸贸易、租佣建置、税务、违禁货物、游历、传教、招工、法禁、交涉案件、疆界、偿款恤款,书中以各国立约年月冠于首。税则及各国往来照会附于末。于办理中外交涉事件者,便于检查,有所依据。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号庸盫,江苏无锡宾雁里人。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黄彭年(1824―1890),清代官吏、教育家、藏书家。光绪四年(1878)至八年(1882)任莲池书院院长。

李瀚章编《通商各国条约类编》汇集了200多年来的对外交涉所签订的条约、章程。编纂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清末外交的需要,使地方官员更加详细清楚地了解条约内容,以免在对外交涉中处于被动境地。二是保持完好,原装原函原签6册。三是存世稀少。本书全国仅 陝西省圖書館、吉林、辽宁、苏州、内蒙古、湖南社科院、安徽师大、复旦大学8家图书馆有藏,存世稀少。

(4)保定官刻精品!莲池书院院长何秋涛呕心泣血之作、黄彭年、王树枏等13位学者十载精心校刊、光绪七年(1881)畿辅通志局精刊精印插图本《朔方备乘》原装24巨册81卷全!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论述中俄关系的巨著,是莲池书院学术水平和清末保定官府刻书之代表,日本著名收藏家小川为次郎旧藏!有藏书章:小川氏藏。小川为次郎,号简斋,日本收藏家,居于京都市左京区鹿谷,1851-1926年,大正十五年一月一日殁,享年七十六岁。小川家在书画收藏领域名望颇高,除收藏鼎鼎大名的智永《真草千字文》千字文真迹之外,另藏有金刚场陀罗尼经、华严经音义卷上下、世说新书卷六残卷、宋高宗书徽宗文集序、永乐大典等珍品而为世人所知。龙纹边框红印,正文馆阁体行楷写刻墨印。

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名人名著。清代地理学家、莲池书院院长何秋涛撰,清代教育家、藏书家黄彭年和王树枏等13位著名学者呕心沥血十载集体校刊,直隶总督李鸿章序,翰林院编修李文田作注,是莲池书院学术水平的代表。二是古城保定畿辅通志局刊印的精品大部头古籍,是清末保定官府刻书的代表。清同治十年(1871),直隶总督李鸿章在保定古莲花池开设畿辅通志局,聘黄彭年组织大批地方名流和莲池书院师生参加编修《畿辅通志》,其中有各级官员90余人,五品以上的就有35人,历经13年,成书300卷,17890页,约计1227万字,耗银119900两。编纂校刊在古莲池院内,刻字印刷在位于保定市琅瑚街西口路北土地祠内,刻版和印刷水平非常高,非一般官书局可比。除印刷《畿辅通志》、《保定府志》和县志外,还承印莲池书院课艺、私人撰著等。本书就是畿辅通志局精校精刊精印的代表性精品古籍,成为清末保定官府刻书的典型代表。特大开本,典型清末字体,著名刻工刊刻,上等白纸精印,堪比开化,书首有朱墨套印数页,套印与墨印相结合,朱墨灿然,纸白墨浓,初刻初印,美不胜收。保持完好,原装原函原签24册81卷大部头,为清代官刻精品中的精品。

三是内容好,史学价值高。《朔方备乘》共八十卷,它是西北史地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论述中俄关系的巨著,在中国近代边疆史学研究上享有极高的盛誉。白寿彝将何秋涛、张穆与林则徐、魏源相提并论称“都开创了新的研究风气,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反映了时代变动在文化领域里的脉搏,影响是相当大的。”四是地理插图本,有一卷版图,左图右史,相须为用,图史结合。恢复后的《朔方备乘》比原书增加了两幅地图,即俄国地图和中俄边界图。《朔方备乘》置《图说》一卷,详载《皇舆全图》、《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图》、《地球东半球》、《地球西半球》、《前汉北缴图》、《后汉北缴图》、《三国北缴图》、《晋北缴地图》等共25幅,每幅图后均系以论说,“庶使疆域、山川、远近、形势、如指诸掌”。图史结合,更使读者一目了然。清光绪七年(1881)畿辅通志局刻插图本《朔方备乘》是我国近代一部论述北部边疆史地及中俄关系的高质量巨著,是两届莲池书院院长及众一流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莲池书院学术水平和清末保定官府刻书最高水平的代表,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文献价值和古籍版本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5)清光绪四年(1878)八月畿辅通志局刻本《吴竹如先生年谱》

珍贵的保定地方文献!清光绪间保定省虎狼街官刻字局刻《白喉忌表抉微》一册。

(6)保定刻书精品!河北乡邦文献!清光绪谦德堂刊本《畿辅丛书》41种51册。选择代表性零种介绍如下。

(7)清光绪谦德堂刊本《畿辅丛书》零种《樵香小记》。清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王灏父子辑刊,清末民初金石学家、藏书家吴士鉴九钟精舍旧藏!

《畿辅丛书》是一部郡邑丛书。清王灏辑刊。王灝,字文泉,河北省定州西关人,祖籍山西省洪洞县,生于1820年,卒于1880年,清咸丰年间中举,浩授中宪大夫。主要著作有《畿辅丛书》、《括斋文集》、《畿辅文微》和《畿辅地名考辑刊》等。“畿辅”是清代直隶省的别称,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一带。王灏为配合纂修《畿辅通志》,穷搜博采,荟集河北省乡邦文献,把先秦至清2000余年的名贤遗著刊为丛书。张之洞、黄彭年等人也参加了搜集工作,延请钱恂等校勘,先刻出《采访畿辅先哲遗书目》,后设书局于保定,请王树柟、胡景桂等开雕,始于光绪五年(1879),终于光绪十八年(1892)。先刻成4部,共百余种。他收集自秦汉至清末两千多年畿辅文人之佳作,共一百七十种,其中有一部份是流传很少的图书, 特别是汇刻了清代颜元、李塨、尹会一、孙奇逢、崔述等人的全集,魏裔介、魏象枢、王源、陈仪、朱筠、舒位、朱珪、方履篯等人的文集,编撰成《畿辅丛书》。时任直隶总督李鸿章题写了《畿南文献》匾额,标榜其门,一时学者都仰之为泰斗。该书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资料,为河北地方文献和燕赵文化研究资料。

《樵香小记》是清人何琇是著作。全书多为考证之文,共一百二十条,论经义方面内容占大多数,其次是论小学方面内容,另外还涉及字学、韵学等。其中,论六书,颇与旧说异同。书中收辑《学问大旨》一书,皆尊从 阎若据、顾炎武、朱彝尊、毛奇龄诸家思想。何琇,直隶顺天府宛平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字君琢,号励庵。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宗人府主事。治经学,兼通六书音韵。有《樵香小记》。吴士鉴(1868年 ~1934年),近代金石学家、藏书家。字絅斋,号公詧,一号含嘉,别署式溪居士。钱唐(今浙江杭州)人。吴士鉴为吴振棫曾孙。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中进士,殿试高居第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读。后曾任江西学政、资政院议员、清史馆纂修。民国间以评骘金石、考订碑板、精研史籍而名重一时。与父吴庆坻笃志藏书。民国初因得商钟9件,遂以“九钟精舍”名其书室。

(9)保定刻书精品!河北乡邦文献!清光绪谦德堂刊本《畿辅丛书》零种《刘随州诗集》11卷2册全。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诗集,清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王灏父子辑刊,清末民初金石学家、藏书家吴士鉴九钟精舍旧藏!

《刘随州诗集》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诗集,11卷,刘长卿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随州诗集》收诗五百余首。前期诗反映边塞生活,思想性较强;中期诗作,内容较广,思想复杂;晚期多应酬之作,或抒写个人情怀。五言诗占十之七八,作者自诩“五言长城”,七律亦以工秀见称。刘诗气韵流畅,音调谐美。本书底本是清康熙41年洞庭席启寓刊《唐诗百名家》全集。清末民初金石学家、藏书家吴士鉴九钟精舍旧藏。本书名人名著、名家编辑、著名刻工刊刻,白纸初印,清代原装,名家旧藏,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古籍版本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10)保定刻书精品!河北乡邦文献!清光绪谦德堂刊本《畿辅丛书》零种《李元宾集》4卷。唐代李观文集,清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王灏父子辑刊,有刘氏嘉业堂藏书印,近代著名藏书家刘承干旧藏!

《李元宾文集》是唐代李观编著的诗文集。李观(公元766--794年)字元宾,先为陇西人,后家江东。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卒于德宗贞元十年,年二十九岁。年二十四,举进士后三年,为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与韩愈同登第。明年,试博学宏辞,观中其科,而愈不在选。官太子校书郎。又一年,病卒。韩愈称其“才高于当世,而行出于古人”。本书为近代著名藏书家刘承干插架之物。

刘承干(1881年—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土,晚年自称嘉业老人。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鲁迅先生喻其为“傻公子”,陈志岁先生尊其为“笃公子”。刘承干一生痴心藏书,醉心刻书,用心护书。他倾巨资藏书、刻书、聚书60万卷、20万册,并精心设计建造“嘉业堂藏书楼”用以庋藏。刘承干不但藏书,而且还自己雕版刻书。本书名人名著、名家编辑、著名刻工刊刻,白纸初印,清代原装,名家旧藏,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古籍版本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11)清保阳博文堂梓《四言杂字》

(12)清保阳博文堂藏版《状元中庸》

(13)清末保定云峰斋善书局石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14)清光绪30年(1904)2月四版《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无锡丁斌著,文明书局活版所印刷,上海文明书局、保定府北大街文明书局发行。

(15)光绪戊申年(1908)9月保阳书局《桐城吴氏尚书》

(16)保定东大街保阳编译书社宣统元年(1909)7月印刷总发行《左传文法讲义》发行所:直隶省官书局

二、民国和解放初期部分

(17)民国七年(1918)十月保定群玉山房印刷发行《宋拓玄秘塔》

(18)民国八年(1919)直隶保定城隍庙街宝华斋精印——清末民初保定官员、著名书画家谢鉴礼《谢方塘兰竹谱二集》之《竹谱》一册。纸质洁白细腻,似开化。

保定宝华斋在城隍庙街,经理李堂,宝华斋曾名噪一时,刘春霖碑文多出其手。谢鉴礼(1850~1913),字方塘,贵州遵义鸭溪池坪人(今属石板镇)人,著名书画家。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县学拔贡,曾任正定府获鹿知县,保定清苑县知县。后任曲阳知县,候补道员、保定警官学堂堂长等职。其为官清廉,不崇洋媚外,赢得社会贤达人士称赞。光绪年间,其画驰名黔中,书法为遵义八大书法家之一。书画皆精,名满燕赵之地。画以墨竹闻名,画上多配自作诗,有《兰谱》、《竹谱》、《蚓笛兰竹谱》等画谱传世。书法宗颜(真卿)、米(芾),格调清高,民国二年(1913),谢方塘逝于河北保定高等警官学堂。本书为清末民初保定官员、著名书画家谢鉴礼编著,民国八年(1919)直隶保定城隍庙街宝华斋刻字铺精印,纸白墨浓,气韵生动,书画印纸皆绝,为研究清末民国保定印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19)香港大学工学博士保定刘振华编《机械学》中华民国16年(1927)1月商务印书馆印刷,保定商务印书馆分售。保定商务印书馆西大街148号,民国二年开业,经理杨越屏、高慕义、曾新山。

(20)稀见红印本——民国十七年(1928)莲池书社刻本《桐城吴先生日记》(莲池书院院长、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为官治事的汇集、其子吴闿生编定、莲池书社著名刻工刊刻、此为朱印初印本,方字极工,初印泛红,书内有墨钉未刻,字体文雅,传世稀见,中间有保定古莲花池万卷楼的记载)

(清)安徽桐城吴汝纶撰。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省桐城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此书是其故世后三十年其子吴闿生及门人审定出版的日记。莲池书院(亦称“直隶书院”、“保定书院”)是由直隶总督依照雍正帝谕令于1733年修建在保定莲花池,废止于1908年。经历近两百年,它经历了清代省会书院由成立到消亡的整个历史时期。莲池书院名师辈出,高徒遍布天下,对学术和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曾国藩于1868年任直隶总督,开设莲池书院。曾门学士张裕钊、吴汝纶相继主讲直隶莲池书院,造就河北多士。如武强贺涛、盐山刘若曾等皆能以学问、文章自立。燕赵文风大倡,一时海内宗仰。桐城派的中心遂由南而北,使莲池书院成为晚清传承桐城文脉的根据地。其后贺涛、吴闿生等莲池弟子于燕赵大地衍续桐城文脉,门生在晚清民国之际号为昌盛。莲池书院在清末义和团在保定兴起之后,他们曾经因书院设东文学堂、西文学堂与“洋人”有往来,馆舍而被捣毁。1904年11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攻破保定,联军驻保定10月余,“莲池台榭,举成灰烬矣”。1901年袁世凯为迎接从西安而来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修莲池为行宫。1903年慈禧和光绪拜谒西陵而归,巡幸莲池,此处成了宴乐场所。古语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莲池书院毕竟是存世百年创造了书院辉煌的有深远影响的载体,停办后其余绪仍在延续。1903年莲池书院改为直隶校士馆,1906年改为保定文学馆,贺涛任主讲。莲池书院,直隶书院、莲池书局、保定莲花池都是一家,只是称呼不同,我认为莲池书社可能是莲池书院在民国时期的刻书机构。流通中只见墨印本,此朱印本传本颇稀,当为特印赠人或自留之物。

(21)中国近代的四大养蜂家之一直隶新城张伯衡孟深译,中华民国17(1928)年11月保定西大街直隶书局、北京天津直隶书局发行《蜜蜂自然分法》。

中国近代的四大养蜂家之一的张伯衡(1869~1941)父子。河北最早的养蜂倡导者,是新城县(高碑店)人张伯衡,他曾在保定直隶农务大学堂任教,该校英国教授郎道义氏善养蜂,赠给张伯衡两群蜜蜂及蜂具、资料,从而引起他对养蜂的兴趣,开始从事养蜂业。当时,福建省的张品南、上海的华绎之、浙江省绍兴的郦辛农父子、河北省的张伯衡父子,号称中国的“四大养蜂家”。1917、1928年,张伯衡在北京自办“兴农园蜂场”,并出售蜂种、蜂具及养蜂书籍等。著有《养蜂八法》。并译有日本平原保雄著的《养蜂百法》、《阿梨氏养蜂实验谈》等。张伯衡之子张德田,毕业于天津工商学院,曾任北京农业大学讲师,讲授养蜂课,开办华北养蜂股份公司。他从日本一次就购进意大利蜂3000群。1935年曾编辑《华北养蜂杂志》。张氏父子对华北地区养蜂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直隶书局。光绪七年天津县知县劳乃宣申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设立书局,当时指派孙家鼐总理其事,所刻各书,本打算着重在各国有关法律、经济、农业、工农业、测算以及武备外交等方面,同时,凡属有利于国计民生与对外交涉的译文图书,均刊印出来以广流传。初意未尝不善,而且刻书范围也相当广泛,可惜经费无着。原奏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每月拨银千两,专为延聘教习翻译书籍的开支,而刻书的经费却无来源,为了做到名副其实的书局,于光绪二十二年,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行各省督抚转各书局,将刻印的书籍解交上海招商局代收代运,由直隶官书局寄售。私家印刷的书籍则承揽代销。如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编印的各种课本,李光明书庄印刷的童蒙读本等,都交直隶官书局代销,书卖以后再行付款。就这样,总算把一个白手起家的书局搭起来。起初设在当时省会所在地――保定府,光绪末年又分设于北京,委刘春霖、边怡园、宋星五分任经理,后官家停止拨款,也就等于撤出官股,无形中官书局就变为刘春霖等三人私有了。保定直隶书局,西大街71号。西街与永华西路交叉口路西是协生印书局,路东是老槐茂,槐茂斜对面东侧是保定直隶书局。民国20年前已经开业,经理朱铿波、刘润琴、宋月轩、高云峰、阎敬贤、曹一峰。国民党统治时期,直隶书局因经营不善,京、津、保三处相继停业。本书是保定人编辑,保定保定西大街直隶书局发行的养蜂专著,是非常好的直隶书局印书标本。

(22)民国已巳年(1929)桂月石印,博文堂书局最新出版《通俗白话尺牍》书局。


(23)民国23年(1934)保定育德中学校消费公社代售 孙毅书《千字文》

(24)民国25(1934)年保定西街金美纸庄发行孙毅书《节录明史》

(25)中华民国24年(1935)1月保定益世印刷局印刷,保定直隶书局、保定商务印书馆、保定中华书局代售《小学行政》,编辑者:司重三。

(26)民国24(1935)年3月念日募化、保定完县文宝斋石印局印《古佛三真经》

(27)民国24(1935)年8月保定博野四存中学校刊《李恕谷年谱》

(28)民国24年(1935)9月保定协生印书局印刷《中国文学史问题述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保定协生印书局曾是我党的地下印刷机构,以《民生时报》《振民晚报》等名义为掩护,秘密为我党印刷了几十种书刊及重要文件传单。在此印刷出版的刊物大部分发往上海、北京及北方一些城市,为传播马列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特别是为北方革命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查抄,张培植被捕入狱,1936年出狱。1939年,晋察冀边区党委急需印刷设备,彭真指示张培植之子张林池办理此事。张培植统一移送印刷设备,在刘守庙码头准备装船时不幸被日本宪兵发现,被捕并被杀害于狱中,协生印书局也被没收。

(29)中华民国25年(1936)5月保定正大山房出版印刷发行《宋拓玄秘塔》

(30)中华民国25年(1936)11月保定文化书局编辑出版发行《酬世大观》定价:大洋三元。保定文化书局在保定天华市场16号,经理赵鹤龄(安平县人)、赵同庚,民国二十二(1933)年开业。

(31)民国廿五年(1936) 保定西大街教育博品社发售《中国蜀黍论》 教育博品社位于西大街45号,民国20年开业,经理蔡阴培。

(32)民国保定文德书局刊《柳公权玄秘塔》,位于西大街160号,民国20年开业,经理赵仲三、李庆生、李长青。

(33)民国35(1946)年保定晓鐘书局发行《应酬大观》。位于西大街181号,民国22年开业,经理冉文林。

(34)民国保定晓钟书局发行《识字读本》《绘图儿童新尺牍》《绘图四言杂字》《大字仿影》

(35)民国保定霈霖阁书局藏版《绘图朱子治家格言》,霈霖阁书局地址第一楼,开业时间民国十二年(1923),经理王金堂,资金131元,店员2人。

(36)1949年8月华北新华书店保定分店印刷《药物学》

(37)保定天华市场十四号国华书店学习笔记,有国华书店章,有印花税票 加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章。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分享交流保定市图书馆新闻资讯
 最后更新:2024-6-5
luna2008
  • 本文由 luna2008 发表于2023-12-03 10:42: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oline.xyz:8090/archives/874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