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图书馆馆长刘秉鉴

luna2008
luna2008
管理员
1127
文章
0
粉丝
馆史钩沉评论13字数 993阅读模式

刘秉鉴,字镜湖,1881年生于直隶安新漾堤口一小康之家,自幼受私塾教育。满清末年,毕业于竟是大学堂,后分配保定育德中学任教员。在此期间,孙中山先生的反清反帝爱国思想,通过同盟会组织在国内外广泛传播。我省最早的同盟会会员李锡九(河北安平人,我党老一辈革命家,解放后曾任河北省副省长,1953年病逝)奉中山先生的指示,在保定大力发展同盟会,经李介绍,刘秉鉴参加了同盟会。

在学校内,他除了扩大同盟会组织外,还向学生秘密灌输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使育德中学成为当时北方一个著名的反清革命据点。民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省立顺德中学校长,后又任直隶教育厅视学、中教科科长。抗战前,任河北省政府农田水利委员会秘书。

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撼了华北大地。国民党行政机构在军队匆忙抵抗一阵后就向南方撤退了,保定沦入日寇铁蹄之下。刘秉鉴顾及家庭不愿随省府南撤,弃职闲居北平,并与老友王秉喆(老民主主义革命者、育德中学董事长、省议会副议长、省农田水利委员会副主任)约定:即使沿街乞讨,也要保全亮节,暂不与日伪为事。

这时,大汉奸、伪河北省长高凌蔚,伪天津市长潘毓桂借与王秉喆多年深交,秉日本华北派遣军头目的旨意,多次向王游说,劝其出山,并许予伪河北省秘书长或伪教育厅长职。王对高、潘婉词谢绝。潘遭
拒后仍不死心,又出一主意:如王答应任职还可提刘秉鉴为秘书或任刘为潘的秘书。王、刘对此提议又不假思索地谢绝了。气得高凌蔚和潘毓桂大发雷霆,责骂王、刘不识抬举。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教育厅任命刘秉鉴接替王长泰(字久安,保定人)为保定莲池图书馆第四任馆长。

这时的莲池,饱受日伪八年统治的摧残,整个园貌已破旧不堪。特别是日军为推行奴化教育,原图书馆所藏大批古典精著被抢掠或焚毁,昔日的知识宝库早以失却往日之风采,一派凄凉景象展现在刘秉鉴面前。他上任伊始,首先就为复馆经费而奔波。由于刚从日军手中接管政权,保定又经济萧条,尽管他跑得筋疲力尽,所筹款项仍寥寥无几。他曾对友人形容:每当外出筹款,就像叫花子讨饭一样难受。这时,他已微病缠扰,家人曾劝他就此止步。他却说,我还没有迈步,谈何止步。

刘秉鉴接到经费,欣喜若狂。他不顾疾病缠扰,就在添置图书的同时,还将园内残墙断壁及破旧门窗修饰一新,使整个园林馆舍较抗战前有了新的模样。由于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物价飞涨,所拨经费一再贬值,致使他原来更宏大的设想不能如期实现。

李锡九老先生在他的陪伴下,拄手杖兴致勃勃地来馆观赏。临别握着他的手说:“镜湖啊,这一辈子你辛苦了,人也累瘦了。”1947年下半年,他终因积劳成疾,先患血压高而后半身不遂,于10月末病逝北京。终年66岁。

① 此稿在撰写过程中,曾得到刘秉鉴先生之女刘元善、刘惠芳的帮助和指教,在此,表示谢意。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分享交流保定市图书馆新闻资讯
 
luna2008
  • 本文由 luna2008 发表于2023-11-29 14:50:3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oline.xyz:8090/archives/873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