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书目数据库介绍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作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业务组织机构,在文化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开展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同时负责汇总古籍普查成果,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有步骤地开展海外古籍调查工作等。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职能范围,可见其工作内容与古籍书目数据关系密切。随着工作的展开,出于及时汇总成果并服务业界和公众的需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了一系列古籍书目数据库,如“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库”等。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
普查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及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均设有服务器。全国200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可通过互联网访问所属省级古籍保护中心的普查平台,开展古籍普查在线登记工作。普查平台提供古籍普查登记、数据导入、数据导出、数据审核、数据同步、数据发布、数据维护、数据检索、统计分析、参考工具、单位管理、用户管理、个人空间、数据分配等一系列功能。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
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于2014年10月正式开通并对外提供服务。发布的内容为各古籍收藏单位正式出版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数据,每条数据主要包括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缺卷、收藏单位等内容。普查基本库支持用户按照题名著者、版本、收藏单位、普查编号、索书号、批校题跋、名录编号、分类、装帧形式、所属丛书题名、子目、附注等字段进行简单检索(不限字段的检索)和高级检索(字段间的组合检索,支持“与、或、非”逻辑运算),支持繁简通检。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库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发布的我国现存珍贵古籍目录。建立《国家
珍贵古籍名录》是确保珍贵古籍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举措。
目前,国务院已批准公布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485家机构/个人收藏的13026部古籍入选。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库”于2018年9月28日上线,首次以数据库的形式公开发布第一批至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的古籍信息。2021年3月2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更新发布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的古籍信息。名录库发布的入选古籍信息,在名录公布的古籍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含补配信息)、批校题跋、存缺卷、收藏单位等信息基础上,依据申报资料增加了索书号、册/件数等信息,并进一步对著录信息进行细化切分,增加了文献类型、文种、分类、版本年代、版本类型等信息。如果入选古籍在互联网上已发布全文影像,名录库还将附上全文影像链接以便用户访问阅读。目前名录库内已标明国家图书馆465部古籍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中的全文影像链接。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
此数据库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2021年度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申请,与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于2022年11月顺利结项,并作为优秀项目汇报,发布后读者可以免费使用。
项目目标
利用数字人文现有技术,吸收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经验和成果,构建一个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中心的古籍知识库。以多维度知识图谱、GIS等多种可视化形式展示书与时空、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使古籍书目成为智慧数据,并按照符合人类认知习惯的序列组织起来,以实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项目成果
1 数据加工
项目组针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使用需求,编制了数据加工要求,依照该加工要求完成了元数据及对象数据的加工整理。
2 知识本体
形成一套知识本体和知识模型。围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书目设计一套古籍适用的本体,用以指导底层数据的生成,并在实践过程中完善该本体,使之具有可移植性、可拓展性。
3 展示系统
结合交互式可视化技术与语义关联技术实现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古籍的多维度查询与探索。
○ 元数据处理
遵循《数据加工要求》,依托名录申报资料、已有研究成果和数字人文技术,本项目对入选名录古籍的各方面信息深入挖掘,在品种层(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层(出版时间、出版者、出版地、版本类型、版框尺寸、版式、牌记)、藏品层(存缺卷、批校题跋、钤印、开本尺寸、装帧形式、册数)等方面进行细致著录,再进一步从品种层、版本层、藏品层多个层面梳理书名、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地点、责任者(人物/机构)、责任者身份、责任行为等要素。
○ 对象数据处理
本项目的对象数据主要来自各古籍收藏机构申报名录时提交的书影图像及各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在征求各古籍收藏机构授权的基础上发布入选名录古籍的书影。项目组以发函方式向入选名录古籍的收藏机构征询书影的使用授权。获得授权的书影用于名录知识库系统公益发布。
○名录介绍
○基于古籍馆藏的地理分布
○基于版本朝代的古籍分布
○名录分析
○数据库特色
○知识库数据的完整性
本项目包含了已批准公布的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已出版的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的全部内容,不仅展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身条目内容,还收录《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包含的书影图像、说明文字内容(装帧形式、开本尺寸、版框尺寸、版式、牌记、批校题跋、钤印等)。
○行业示范推广价值
通过构建“作品一版本-单件”+“附录”+“分类”+“钤印”的“3+3”古籍层次模型和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构成的通用知识模型,构建了名录古籍知识本体,不仅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古籍进行了充分描述,也为进一步拓展数据源提供了概念依据与知识框架。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