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公共图书馆在“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报告

luna2008
luna2008
管理员
1127
文章
0
粉丝
馆情速报评论89字数 4044阅读模式
  • “十二五”期间(2011-2015)保定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概况1.1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1.2 文献资源建设(2)加强数据资源的建设。
  •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大了数据库、电子图书和网络信息等数据资源的采购、整合、保存力度,累计投入25.6万元。到2015年底,保定市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免费无线wifi网络服务系统;引进安装了LED大屏幕检索机、读报机、点读机,提供纯文本格式的电子图书,到馆读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把图书带走随时随地进行阅读,电子图书35.4万余册。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共同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多元化的文献保障体系。(4)建立了有特色的地方文献。保定市公共图书馆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阅览室,全面收藏本地的地方文献资源,保存当地的文化记忆。

 

  1. 1.3 完善服务体系
  2. (3)全面、科学、规范地开展古籍保护。截止到2015年底,保定市公共图书馆现有古籍126720册,其中善本10500册。
  3. (1)藏量逐年增加。“十二五”期 间(2011-2015年),保定市积极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累计投入约231万元,新增藏量逐年增加。截止到2015年底,保定市公共图书馆藏量达194.55万余册(件),新增藏量16.3万余册(件);全市公共图书馆报刊藏量24.7万件,2015年订购种类1288种;试听文献现藏有1.8万件(套),其他文献15.3万册;其中,盲文图书和少儿图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2015年底,藏量分别达到12600册、17.8万册。
  4. “十二五”期间 (2011-2015年),保定市公共图书馆进入建设高潮。一大批图书馆新建了馆舍,硬件设施得较大改善,截至2015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已达3.27万余平方米,阅览室坐席数从2010年的3359个增加到2015年的4028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保定市已实现县县有图书馆的目标。截止2015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2个,以及保定市图书馆本馆下属的三个分馆十八军通信团分馆、江城中学分馆以及新莲池书院分馆(未包含在公共图书馆内)。五年来,保定市公共图书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整体环境以及借阅、办公条件都大大改善,尤其是现代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馆业务开展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数字化逐渐走向全方位并日趋规范化,读报机、电子查询、移动图书终端等逐步应用到各馆的实际工作中。各级公共图书馆大都设立了电子、少儿、盲人和地方文献等阅览室,建成了文化共享工程各县(区)支中心,电子阅览室终端总数达388台。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村级文化共享基层服务点、基层图书室和农家书屋,辅以 “流动图书车”,形成了一个覆盖城市、社区、乡镇、村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公共图书馆已成为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5.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保定市公共图书馆行业抓住发展机遇、改善办馆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改革创新,事业发展成绩斐然。截至2015年底,保定市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22个,从业人员162人,文献总藏量194.55万册、件,全市流通总人数达60.83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册次达41.18万 册。
  1.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2.    全市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率达到100%,全年对外开放。加强了面向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走出图书馆,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等群体为对象,提高了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3. 重视少儿阅读。
  4.    各级公共图书馆针对少儿阅读,建立了少儿阅读室,举办各种少儿读书系列活动,每年根据少儿身心特点与兴趣爱好,精心打造专题活动,如:绘本故事会、周末影院、专题(视频)讲座、读书心得交流、诵读比赛等,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5. 推进全民阅读。
  6.    2015年全市公共图书馆有效借书证数有29032个,流通总人数达60.83万人次,网站总访问量达到1500页/人次,流通中的开架书刊和少儿文献总数为111.66万余册,书刊文献外借18.7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41.2万册次,平均借阅2.2册/人次。
  7. 举办各种活动。(5)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级公共图书馆根据区域的的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设立各种专业技术知识专架,为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服务。1.4古籍保护和利用完成古籍普查平台数据的校对工作保定市公共图书馆古籍版片“船山师友记十七卷首一卷”入选参加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的“册府千华-国家珍贵古籍雕版特展”。
  8. 参与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中华估计普查志愿服务行动”,古籍保护志愿者的加入加快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进度。
  9. 保定市公共图书馆古籍合计126720册,其中古籍善本书目有10500册。古籍事业发展如下:
  10. (6)进一步创新服务。保定市公共图书馆通过引入志愿者,建立微信公众号,无线网络全覆盖,安装触屏阅读系统等设备,创新服务,提高了图书馆服务体系普遍均等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1.    保定市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各类讲座、展览、培训活动,利用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依托国家中心、省中心的资源及自身资源,针对群众不同需求和社会热点,多形式、多视角开展活动。“十二五”期间,为读者累计举办各类讲座639次,参加人次8.25万余;展览140次,参加人次8.34万余;培训班193个,参加人次1.63万余;开展基层培训辅导2600人次,图书馆人员参与受训74人次。同时积极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及宣传栏、宣传册等媒介,通过标语、展牌、书评、新书推荐、各类主题活动等方式,进校园、进社区、到乡村,开展宣传。
  • 保定市公共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受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严重影响了各县图书馆的发展。一些县级馆年久失修,存在着场馆老化、缺乏现代化技术设备、网络建设空白等硬件设施落后现象,一些图书馆的借阅服务还采用落后的手工操作,大大影响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开展及馆际间资源共享。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图书乃文化之舟,图书馆又是图书之舟,离开图书图书馆寸步难行。由于购书经费的短缺,一些县级图书馆由于购书经费偏少,书架上多是一些老旧图书,还有一部分是捐赠的图书,内容可想而知;需剔旧下架的占30%~60%,根本无法满足读者对现代科技知识的需求。在书价日益高涨的今天,有限的经费根本无法做到对读者所需新书的采购,藏书品种日渐单一,无法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员的阅读需要,导致大量读者流失,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县级图书馆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全市各县馆由于编制及经费所限导致工作人员较少,专业人员更是严重不足。常年经费的不足,导致县级图书馆公众形象不断弱化,从业人员的荣辱观进一步淡化,士气低落,工作缺乏热情,积极主动性不高。尤其图书情报及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面对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现有工作人员显得力不从心,很难适应现代化、网络化图书馆的需要。

 

    1. 2.3 专业人员匮乏,工作热情不高
    2. 2.2 经费极为短缺, 严重影响了新书的采购
    3. 2.1 基础设施薄弱
  • 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几点建议3.1 加大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3.2 引进专业人才3.3、实行县乡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这些年为什么各级地方政府搞了那么多工程,还是解决不了乡镇图书馆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不改革管理体制模式,这将成为永远的问题。乡镇图书馆属乡镇行政管理,由乡镇提供经费支撑,所获得的财政投入太少,图书馆人才、技术不足,在资源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状态。实际情况是乡镇政府有权无责,而县图书馆却是有责无权,这权责之间的脱节.必定造成乡镇图书馆萧条。因此,必需改革现有乡镇图书馆按行政级别分散投入的模式,集中由县财政统筹投入,打破县乡图书馆行政体制上的束缚。县域内城乡图书馆的人、财、物一切资源由县图书馆统一配置,使其成为事实型管理中枢,从而有效地统一规范业务与管理。县乡图书馆形成整体后,让乡镇分馆的服务纳入县级总馆的整体服务链中,让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形成均衡健康的发展态势。变现有乡镇图书馆为县图书馆分馆后,县级图书馆作为总馆负责乡镇分馆的建设与管理。坚持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在建设分馆整合资源过程中,首先,把乡镇图书馆人员编制由编委划入县级总馆编制内,脱离乡镇行政管理。其次,利用当地撤乡并镇后闲置的国有资产,通过县政府划拨,改建成适合当地人口规模的图书馆。再次,集中各乡镇原有图书资源统一调配,新增现代化设备和一定藏书。通过对乡镇分馆馆舍、人员、设备、图书资源统筹安排.使各种资源达到优化组合,使之逐步系统化、高效能。在统一的县乡图书馆服务网络中,资源建设由县图书馆---即总馆负责实施。各分馆全部的书刊采购经费、设备维护经费、人员正常经费一并划入总馆。书刊文献集中采访、集中编目后在所有分馆流通,减少重复投入,实现文献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经费有保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由总馆建立维护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全县城乡实施一卡通,在网络范围内通过就近一家图书馆来借阅或归还所有馆所提供的图书资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总分馆整体服务功能。乡镇分馆不仅在业务上统一服从于总馆,行政管理也应纳入总馆的集中管理。总馆有任命分馆馆长,招聘、调配分馆馆员的职权。这样才能保证文化人专做文化事,才能保持分馆工作正常持久的开展下去。因此,总分馆间在行政管理层面上要坚持四个统一。①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统一。②工作考核标准统一。③人员招聘要求统一。④工作人员福利待遇统一。

 

  1. “十二五”期间,保定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仍存在一定距离。我们将认真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成绩,研究问题与对策,为制定保定市公共图书馆 “十三五”规划提供充足的理论与数据依据,推动图书馆事业在 “十三五”中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2. 3.3.4实行集中化行政管理平台
  3. 3.3.3建立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
  4. 3.3.2整合县乡图书馆资源
  5. 3.3.1改革乡镇图书馆管理体制
  6. 由于受编制限制,图书馆专业人员十分匮乏,各级政府要通过考试、专业选拔等方式,为图书馆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增强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开展业务学习和职业技术教育,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
  7. 各级政府要把图书馆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要新建和改建图书馆馆舍,更换陈旧的设备。要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本级财政资金配套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图书管理自动化和读者需求的数字化。每年划拨专项购书经费,(据测算,如果每年每个县级图书馆有5万元的购书经费,就能正常运转)。并规定不能挪做它用,定期检查经费的落实和使用情况,作到专款专用。杜绝“人吃书”(人员经费挤占购书费用)和“书吃人”(有的图书馆为了挤出少量的购书经费,不得不扣减职工的工资)的现象。总之要保证县级公共图书馆让最基层的公民享受到信息时代的文明成果。
  8. 县、乡级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的基础,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它的发展不像工厂一样是短期见效的行为,能够用产值和经济指标来衡量。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在效益上不能立竿见影,是潜移默化的行为。或许在十几年、几十年才能有收益。但正是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后人的公益事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希望各级领导都来关注文化事业,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分享交流保定市图书馆新闻资讯
 
luna2008
  • 本文由 luna2008 发表于2016-10-27 11:54: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oline.xyz:8090/archives/82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