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各国条约类编

luna2008
luna2008
管理员
1127
文章
0
粉丝
馆藏鉴赏评论15字数 2036阅读模式

《通商各国条约类编》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附錄一卷 ,(清)畿輔通志局編,6册,原装原函, 九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雙邊。

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内容好。晚清直隶总督李鸿章倡议,著名学者薛福成、黄彭年编辑。李鸿章是任直隶总督时,因各国条约散而无纪,嘱薛福成、黄彭年分类编辑。内分十六门,分为订约、遣使、设领事理事官、交际仪文、优待保护、口岸贸易、租佣建置、税务、违禁货物、游历、传教、招工、法禁、交涉案件、疆界、偿款恤款,书中以各国立约年月冠于首。税则及各国往来照会附于末。于办理中外交涉事件者,便于检查,有所依据。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号庸盫,江苏无锡宾雁里人。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其《出使日记》及续刻已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任浙江宁绍台道时,于官署之后建崇实书院,辛亥革命后扩建为“薛楼”,后来成为宁波图书馆。同时对宁波藏书楼“天一阁”藏书和建筑,赞不绝口,命其子薛南溟按“天一阁”式样营造藏书楼,命名“传经楼”,曾收藏图书数万卷。左宗棠为之题写匾额,以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诗句“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树长风烟”为对联 ,鼓励子孙奋发读书,光耀门庭。书法家伊秉绶书联有“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等。子孙能保护藏书至民国。全国解放后,由苏南行署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接受保管,现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苏州大学等地。

黄彭年(1824―1890),清代官吏、教育家、藏书家。道光二年进士,官至湖北布政使,咸丰十一年(1861)受聘主讲关中书院。光绪四年(1878)至八年(1882)任莲池书院院长。尝有《畿辅通志》、《三省边防考略》、《金沙江考略》等传世。晚年任莲池书院院长。光绪九年(1883)首次将他的藏书捐献给书院,共23 000余卷。在主持书院期间,曾购书33 711卷,另有许多丛书。贮于“万卷楼”中,供书院生员阅读。并在楼中设斋长一职,专典图书及借阅诸事。自编《万卷楼书目》,以经、史、子、集各为序列,分经部1 119卷,史部3 592卷,子部1 478卷,集部3 309卷。自为书目作序。并请人刻于石碑,名为《万卷楼藏书碑记》,以垂永久。在湖北任上,建鹿门书院,购书18 000卷,在陕西为味经书院购书6 000余卷;光绪十四年(1888),在江苏苏州沧浪亭可园,建学古堂,有五楹书楼,名“博约堂”,储藏四部书8万卷以上,为现今苏州图书馆前身。世传家学,代有藏书,且以精品图书知名,如有宋本《施注苏诗》,经宋荦和翁方纲所藏,蝇头细书,考证精详。其他宋本书如《史记》、《百家注苏诗》、《柳州文集》等17余种、元刊13种,以《玉海》100册为最巨。藏书钤有“子寿”、“黄彭年印”等。纂修《畿辅通志》;著《陶楼诗文集》、《枫林黄氏家乘》、《东三省边防考略》、《金沙江考略》、《铜运考略》、《历代关隘津梁考存》、《二十一史提要》等。

在李鸿章看来《通商各国条约类编》更加重要和实用,分发各署和通商委员,用以交涉时查核。晚清中国与列强签订了许多通商条约。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开始注重条约的研究,官方组织力最对中外条约进行了分类编撰,如1877年畿辅通志局编纂的《通商各国条约类编》、1882年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各围条约》、1886年徐宗亮等编纂的《通商约章类纂》等。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但条约文本并未颁至地方,地方官只知其名,对内容仅知梗概而未详,事实上难以遵守。光绪元年(1875)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薛福成上《应诏陈言疏》,提出海防密议十条,其中一条就是将条约诸书颁发州县。主张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诸书,多为刊印,由各省藩司颁发州县。同年,发生了英国驻华公使馆人员在云南被杀的「马嘉理(A.R.Margary)事件」。

上述问题始得到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光绪元年八月,清廷以总理衙门的名义咨行各省督抚,各将条约刊刻发给道府厅州县各地方官详细查阅,庶遇有外洋交涉事件,可以照约办理。各省按照这一指示办理,到光绪三年五月,除云南外,各省均刊印完毕,并向总理衙门送交样本。从同治五年三月崇厚(1826~1893)首先提出,光绪元年八月总理衙门咨行各省,到光绪三年五月各省刊印完毕,历经十一年之久,清政府纔最终完成了这一工作,将条约颁发至基层衙门。李瀚章编《通商各国条约类编》在此背景下编修而成的。汇集了200多年来的对外交涉所签订的条约、章程。编纂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清末外交的需要,使地方官员更加详细清楚地了解条约内容,以免在对外交涉中处于被动境地。

二是古城保定畿辅通志局刊印的精品古籍,是清末保定官府刻书的代表。清同治十年(1871),直隶总督李鸿章在保定古莲花池开设畿辅通志局,聘黄彭年组织大批地方名流和莲池书院师生参加编修《畿辅通志》,其中有各级官员90余人,五品以上的就有35人,历经13年,成书300卷,17890页,约计1227万字,耗银119900两。编纂校刊在古莲池院内,刻字印刷在位于保定市琅瑚街西口路北土地祠内,刻版和印刷水平非常高,非一般官书局可比。除印刷《畿辅通志》、《保定府志》和县志外,还承印莲池书院课艺、私人撰著等。本书就是畿辅通志局精校精刊精印的代表性精品古籍,成为清末保定官府刻书的典型代表。特大开本,典型清末字体,著名刻工刊刻,上等竹纸精印,墨色墨浓,初刻初印,美不胜收。

三是保持完好,原装原函原签6册。四是存世稀少。本书全国仅 陝西省圖書館、吉林、辽宁、苏州、内蒙古、湖南社科院、安徽师大、复旦大学8家图书馆有藏,存世稀少。清光緒三年(1877)畿輔通志局刻本《通商各国条约类编》》,晚清直隶总督李鸿章倡议,著名学者藏书家薛福成、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对中外条约进行的分类编撰,墨色浓郁,竹纸精印,是清末莲池书院和保定官府刻书代表,有着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古籍版本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分享交流保定市图书馆新闻资讯
 最后更新:2023-8-1
luna2008
  • 本文由 luna2008 发表于2023-07-27 13:24: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oline.xyz:8090/archives/816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