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开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抽查等工作的通知》,4月10日至11日,文化和旅游部第十工作组一行5人,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军带领下,赴安徽省开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抽查及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申报评审等工作。工作组成员还有国家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研究馆员黄洁,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萨仁高娃,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金玉,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吴凯。
10日下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抽查工作会议在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召开,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及公共服务处主要负责人、省内10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人等共29人参加。会议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邵海卫主持。
张军介绍了本次复核抽查工作的背景、安排与要求。他指出,复核工作是掌握和了解各单位古籍保护情况和工作开展实际情况最为有效的方式,主要目的是推动各地各单位不断提高对古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加强日常管理,改善古籍存藏条件,切实承担起妥善保存、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责任,确保珍贵古籍实体安全,推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邵海卫副厅长向工作组汇报了安徽开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工作的总体情况,从古籍普查、整理出版、修复保护、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安徽省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表示,此次接受抽查的单位要全力配合工作组开展复核工作,省古籍保护中心要认真梳理复核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同时也要及时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将复核成果转化到新时期古籍工作中。
安徽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林旭东汇报了安徽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从古籍存藏、保存条件、公共服务、整理出版、宣传推广等六个方面总结了安徽省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来取得的古籍保护成果,同时也分析了当前古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将采取的对策措施。
11日上午,工作组一行参加了安徽省图书馆申报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汇报座谈会,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处主要负责人、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及有关部室负责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安徽传习所导师肖晓梅等16人参加。会议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处副处长吴礼明主持。
林旭东馆长介绍了安徽省图书馆对标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申报标准,从古籍修复力量、修复场地及场地、保障条件、宣传推广、媒体报道六个块面汇报了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安徽传习所在2016至今的工作开展情况。工作组在安徽省图书馆实地检查了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古籍书库等的设备设施条件、古籍修复成果、安徽古籍普查目录出版成果、古籍整理研究出版成果、古籍高仿文创品、古籍存藏条件,尤其是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保护现状,与省图书馆古籍工作负责人就古籍书库保管条件、环境改善、古籍修复力量、古籍修复保障条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11日下午,工作组一行5人前往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开展复核抽查工作。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处、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等协同检查。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民进安徽省委副主委、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戴敏教授和图书馆古籍工作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汇报座谈会。
安徽省入选前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中国徽文化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皖西学院图书馆、芜湖市图书馆、歙县博物馆、安庆市图书馆等10家。目前,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更名为安徽博物院,歙县博物馆更名为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文化和旅游部第十抽查工作组来皖复核抽查其中两家单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此次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精心组织。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大力配合做好相关会务和业务准备工作,在材料整理、宣传动员、组织联络等方面做充分的安排,全面展示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申报的相关成果。下一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以此次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抽查工作为契机,深入贯彻实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等部署要求,认真落实整改复核抽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工作组的指导意见,不断提高全省古籍保护工作水平,持续推进珍贵古籍的抢救保护,加大特色古籍资源的开发利用,全方位推动全省古籍工作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图书馆供稿)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