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每次坐公交车到竞秀公园附近,都能听到廉良的站名,在保定时间长了,也偶尔留意中廉良、东廉良村的地名,朋友告知,保定有东中西三个廉良村,对已经囊括到城区的城中村,淡化了村庄的形态,对它的过往历史更无从考证。近期查阅文献资料,偶然发现了有关廉良村的来龙去脉,感叹于这几个村悠久的历史,直推战国七雄的赵国大将廉颇,就是那位负荆请罪的大将廉颇。这和保定地处燕南赵北的文化区位也有机的对应,随着保定城镇化不断的扩展,廉良已经换了摸样,或许三个廉良村的年轻人也不再熟悉村落的历史,不再能辨识来的方向。
因为经典,因为精美
▲1966年,卫星航拍当中的三个廉良村,五四路还没有开通,竞秀公园还没修建,当时是保定市第二苗圃,仅有1955年建设的一座小桥和三座土山。
相传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来过此地,后建廉颇庙,庙前有石梁,故名廉梁村,后演变为廉良村,畿辅通志记载,廉良里有廉颇墓,后此村分为三个村。东廉良在廉颇庙东侧,称东廉良,西廉良在廉颇庙西侧得名。
▲曾经的村落良田已经被城市的道路切割,曾经的院落已经是高楼林立,在城市的水泥森林当中我们辨别三个廉良。
▲此图为民国时期位于庙头村的廉良庙,巨石为晾甲石,传说廉颇手擎到此,晾晒盔甲,石头上还有几个指头印。准确的位置不得而知,什么时间拆除没有记录,我们今天还能否找到这块晾甲石。
据民国《河北月刊》记载,廉颇庙在清苑城西八里,中鲁岗村之东南,其地居民十余家,曰庙头村,盖村以庙得名,其左有村曰东廉良,右有西廉良,中有当间廉良,是又村以中称也。庙仅有一楹,内祀赵将廉颇塑像,门上有匾曰——古廉将军庙。始建之年代,已无从考。
▲1966年的中廉良和西廉良村。
据庙前碑文所记,系清苑县宣统元年,天津朱上宾捐资重修者。庙前数步有深沟,传系赵国之运粮河,沟上覆巨石一,名晾甲石,传当年廉颇手擎石至此,晾甲于其上,至今石上犹存指痕云。廉颇墓,传即在庙后,今则平原一片,不能复观。
▲廉良庙里的廉颇塑像。
按清苑县志记载,廉将军庙在城西十里,祭祀赵将军廉颇,前临鸡水支流,有石梁,谓之廉良,所谓鸡水支流及石梁者,或即传之运粮河。
▲1966年的东廉良村。
在保定市竞秀公园附近的区域,大胆的设想,继续扩大对接,曾经的赵国大将廉颇到此,传说还有廉颇的墓,民国期间还有廉颇庙,留有廉颇手印的珍贵的晾甲石,顿时,这里成了一个奇异的妙境。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