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定市图书馆发布了一则闭馆通知:
“因为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今年6月2日起闭馆,预计至9月底重新开放。
去年9月份,保定图书馆就已经公布了提升改造计划,这也是主城区“四馆”建设项目的一部分。
如今的图书馆和博物馆
基于现有场馆的改造规划
这次改造将按照国家一级图书馆标准,重新规划设计,提档升级。改造后,包括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整栋建筑将打通为一体。现有博物馆的部分将作为少年儿童服务区。
看起来,目前的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就要开始施工了。本文借此回顾和梳理一下保定图书馆文化的发展史。
近年变迁
保定图书馆最近的一次搬迁是1999年。位于高开区门户位置的新图书馆建成,原本坐落老城区环城西路的保定市图书馆搬迁至此。
说起来,九十年代上学时每天路过老图书馆,却没有什么印象。对天文馆印象深一些,旁边的图书馆印象则是相当模糊。那些年图书馆确实太低调了,好像并没有走向大众,人们对图书和知识的渴求也没今天这么强烈。
图书馆搬走后,近年已改成一家银行。这栋建国早期的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风貌,现状还算不错。
历史演变
保定的书院文化自古有之,莲池书院在清代以来更是成为学府胜地。追根溯源,早在元初重建保定城,莲池内就已建有一座藏书丰富的万卷楼。
另外,河北省图书馆和保定市图书馆同宗同源。虽然民国到解放后,河北省会频繁变换,但河北省图书馆似乎一直没有离开保定,直到七十年代末期。
从万卷楼说起
金末元初,当时的莲池还叫雪香园,是张柔副将贾辅的宅第。贾辅在南征北战中掠夺了几万卷书籍,并在园内建“万卷楼”以藏之。
历经朝代更迭,至清雍正年间建莲池书院,仍以万卷楼为藏书楼。后世经几任直隶总督和莲池书院山长的资助,藏书日益增多。至1900年庚子国难,万卷楼被联军付之一炬,楼内藏书损失殆尽。
万卷楼的重生——直隶图书馆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11月),直隶总督杨士骧决定恢复藏书楼,委派直隶提学使卢靖开始筹备。
1908年,杨士骧拨银四千八百两,图书馆在保定莲池水东楼之北开建,1909年11月建成。直隶省提学使卢靖亲笔书写了馆额“直隶图书馆”。
位于莲池内的直隶图书馆
民国时期的演变
进入民国,保定仍然是直隶的文化中心,河北省立图书馆的身份,一直持续到民国末年。以下是民国时期的发展沿革:
- 1911年,保定直隶图书馆改为“直隶省第二图书馆”。
- 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直隶省立第二图书馆改为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
- 日寇侵占期间,河北省立第二图书馆改为河北省立保定莲池图书馆。
- 1947年6月,改为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阅览部。
日伪时期的省立莲池图书馆
解放以后
建国后,保定为河北省会,图书馆也进入新时期的发展阶段。
- 1948年,保定解放后,仍名为保定市民众教育馆阅览部。
- 1950年,更名为“保定市人民文化馆”,设图书室。
- 1953年4月,重新改为独立的省属图书馆,名为河北省图书馆。
- 1957年,在文化馆图书室基础上建立了保定市图书馆,设在莲池水东楼,与设在直隶图书馆旧址的河北省图书馆相邻。
“民国以来,莲池内的图书馆一直是以省立的名义存在。此时以文化馆为基础,始建立地市级的“保定市图书馆”。
- 同年,河北省图书馆申请新建馆舍,1958年在环城西路17号建设新馆。
“保定的藏书文化,在莲池生根发芽和繁盛,历经几百年,第一次走出莲池书院的地界。
保定市图书馆旧照
- 1958年,河北省会迁往天津后,河北省图书馆名称仍保留,省馆的业务工作由保定市图书馆代办。
“省图刚在环城西路建好新馆,就赶上又一次的省会变迁。虽然省会搬走有些失落,但省图的名号似乎是留下来了。
接下来的十年,省会由津返保,再由保到石。省图的工作人员大概也迷茫了吧。以现有资料来看,很可能河北省图书馆在这期间一直驻扎在保定。
直到1978年,新省会筹备重建省图,河北省图书馆在保定的历史才彻底终结了。
新馆展望
1999年,图书馆再次迁址高新区,存在感似乎还是不太强。如今迎来升级改造,让人多了一分期待。
另外前些年规划的东湖新图书馆工程,最近官方回复也并没有取消,积极筹备中。或许以后还会出现一座更为现代化的图书馆。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