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图书馆、洛阳市图书馆、苏州图书馆、镇江市图书馆、泰州市图书馆、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等14家单位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天津图书馆馆长李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黑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于爱君,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黄显功等发布单位代表,以及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北京大学教授王铿、浙江大学教授薛龙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詹怡萍等专家学者,高校学生和十余家媒体代表出席活动。
在发布古籍数字资源的同时,全国古籍普查也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累计发布169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672467条6541261册。随着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不断推进,古籍普查登记数据将在该数据库中陆续发布更新。同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库”正式上线,公布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全国457家单位收藏的12274部古籍信息。
古籍数字资源的在线发布与共建共享,开创了古籍服务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古籍传播,对于揭示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坚定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代表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继续秉承“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落实《“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在坚持公益性基础上,不断加大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整合力度,更多更快发布古籍数字资源,努力完善古籍品种和版本,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使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为保障国家文化资源安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