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18年全国省级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会议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古籍保护中心的负责人欢聚一堂,共谋“十三五”期间全国古籍保护发展大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出席会议。
会议分为专题报告和分组讨论两个部分。当天上午,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黄显功、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王水乔、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李培、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倪俊明、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显世、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王筱雯先后进行专题发言,从古籍普查、珍贵古籍名录和重点保护单位评审、人才培养、古籍数字化、《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纂、古籍研究与整理出版、传统文化宣传推广等方面介绍本省既有经验、当前问题和发展规划。随后,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刘惠平会长介绍了近年来协会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在“中华古籍普查志愿者服务行动”的成果。
专题报告结束后,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陈彬斌副司长进行总结发言。首先,他充分肯定了2017年古籍保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通过实施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明确了新一轮古籍保护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文化和旅游部牵头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充分强化,整体效益突显;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古籍保护在经费保障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随后,他对目前存在的古籍普查跨系统协调有待加强、地方古籍保护经费投入还不平衡、古籍安全仍存隐患、古籍文字“活起来”的手段尤显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梳理。指出在未来三年中,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者要提高站位、关注全局,充分整合已有资源,以各系统一盘棋的思想,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进行任务分解落实,使古籍保护事业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