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图书馆建立于1949年4月1日,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市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已由建馆初期不足400平方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扩大了10余倍;馆藏图书已由建馆初期仅有藏书3万余册,增加到如今的53万余册;工作人员已由建馆初期的不足10人,增加到如今的近50人;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也有多方面的变化。
据2007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记载的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按馆藏图书总量排序,在排行前100名中,张家口市图书馆位于第60名;按阅览人次排序,在排行前100名中,张家口市图书馆位于43名。在河北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了很好的带头,在全国公共图书馆工作中名列前茅。1989年被文化部授于“文明图书馆”的光荣称号;1991年相继被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1994年、1998年、2004年,文化部组织进行了三次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张家口市图书馆均被评定为地市级“二级图书馆”。此外,张家口市图书馆还由于工作的出色,多次获得文化部、省文化厅以及市委、市政府等授予的表彰奖励。
张家口市图书馆,是全国成立较早的地方公共图书馆之一。文化部2007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有统计数据表明,1949年,全国仅拥有省市级图书馆51个,其中河北省有2个。张家口市图书馆即是河北省拥有的二者之一。
张家口市原是察哈尔省省会,日伪统治时期,曾是伪蒙疆政府所在地。在历史上乃是兵家必争的要地,在地理上是蒙汉人民的贸易中心,也是连接内蒙、山西与北京的交通要道。但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关口上,能够服务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图书馆事业却发展极为缓慢、曲折,直到1948年张家口第二次解放以前,尚没有一个真正的社会性的图书馆。
据《察哈尔省通志>记载:民国十一年(1922年)察哈尔特别区设立通俗讲演所,附设平民学校及阅报处;民国十四年(1925年)设立图书馆;民国十八年(1929年),归并图书馆改为察哈尔省立通俗教育馆;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合并演讲所与教育馆,成立察哈尔省立民众教育馆,馆址位于明德大街路西,馆内事务分设总务、讲演、教学、阅览、出版、陈列等六部。其中阅览部主要负责购置图书及订阅报纸、杂志等业务。
据内蒙古图书馆忒莫勒《谈蒙古文化馆的藏书》和《从蒙古文化馆到蒙古文化研究所》文章中记载,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在接收原绥远省民众教育馆、通志馆和图书馆的基础上,于1938年6月在厚和豪特(即呼和浩特)设立蒙古文化馆,19 42年秋搬迁到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所在地张家口,设在大境门外,称“蒙疆图书馆”(蒙古文化研究所)。1945年8月随着日寇战败投降,伪蒙疆政府土崩瓦解,蒙古文化研究所也自然消失于无形。以后,在战乱中,该所运自归绥的藏书损失过半,残存的两万册图书被晋察冀人民政府接管。经过清理并补充了解放区出版的新书,于1946年1月在居民集中的新华街成立了“张家口市立图书馆”(陶然任馆长,林湘任过代理馆长)。1946年9月由于战略转移,我军撤离张家口时,把馆藏大批有用的书籍带到解放区(一部分交于党委图书馆,一部分交于解放区学校)。国民党侵占张家口后,把没有带走的图书略加整理,并补充了国民党出版的书刊2.5万余册,设阅览室一处,于1947年6月在长青路公园南侧的一幢旧楼内,建立了“察哈尔省立图书馆”,设报刊阅览室,有报纸19种,杂志39种,图书25321册。
如果说市图书馆雏形是从1922年到1947年期间形成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图书馆走过了漫长的曲折的历程.经历了不同政治的领导体制的管理,承受了各种不同命运,到张家口解放前夕,图书馆处于难以维持的困境。
1948年12月24日,张家口市重获解放,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由胡尚理、田间率军管会文化接管组接管了“察哈尔省立图书馆”,并暂由文化馆代管,李惠泉任馆长。1949年初,图书馆由长青路迁到沙河路(现馆址)的一幢红楼内,于4月1日正式建立市图书馆,同时对外开放,葛文任馆长。从此,图书馆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张家口市图书馆是由政府兴办的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全市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书刊阅读和知识咨询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全市藏书、图书目录、图书馆业务研究以及图书馆馆际交流、协作的中心。
市图书馆成立于1949年4月,其前身是原察哈尔省立图书馆,现有藏书46万册;报刊2.6万册;古籍总量44588册,包括普通古籍41329册,善本2811册,满文古籍46种382册,蒙文古籍10种66册,其中入选国家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1部《清音阁集》,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9部《清音阁集》、《诗传大全》、《隶辩》、《弇州史料》、《史记抄本》、《老学庵笔记》、《修辞指南》、《白香山诗集》、《王文恪公集》;地方文献3000多种,其中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等等;另藏有1945年以前的原版日文图书资料,这批日文文献绝大多数为日本明治时期、大正时期和昭和初期的出版物,具有很高的版本、学术和史料价值。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本馆逐步开展了缩微阅读、复印、音像视听等读者服务项目,并于1996年率先在图书采编、流通管理上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目前,本馆局域网实现图书馆业务和行政工作的全面计算机管理。2005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开通,网上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市馆电子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形式。
市图书馆现临时搬迁五一路14号,开馆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8:00(星期四上午闭馆学习),星期一公休。
图书馆是传播文化知识、提供精神食粮的公共场所,近年来,市图书馆重视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发挥馆藏资源优势,为张家口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03年,市图书馆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公共图书馆规范服务达标活动示范馆”;2004年和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多次荣获省文化厅、省图书馆学会、省图书馆颁发的“燕赵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奖”;2009年,被省质量审定委员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河北省服务质量奖”;2010年,荣获“全市‘巾帼建功’先进单位”称号。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