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石英杰)保定满城区神星镇长达18公里的柿子沟远近闻名。最近几天,一座三层楼的公益乡村民艺图书馆在这条沟里的西峪村开始试运行,吸引了不少人。老八仙桌、老条凳、老织布机旁边是高高的书架和1万多册各种各样的书刊。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小村里安安静静看看书,你说美不美?“我们会一直向村民和游客免费开放,根据大家的需求,我们会自购和募捐更多的书。”昨日下午,该馆的高馆长微笑着告诉记者。
小村里有了图书馆
满城区的神星镇柿子沟全长18公里,柿树16万株,年产量1.5万吨,约占全县柿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里生产的磨盘柿以“个大、汁浓、味美”享誉海内外,吸引了京津冀很多自驾车游客。
昨日上午,记者沿保涞公路西行拐入柿子沟后不足3公里,在一群自然散布在山村的民房中,一座高大朴素典雅的红土色建筑映入眼帘。乡村民艺图书馆建在西峪村村委会旧址,面积300平方米,共有三层。一楼主要展示老秤杆、老石权衡器类工具,以及全套木匠工具、月饼模具等极具民间技艺及生活用途的老物件,同时摆放有《读者》《青年文摘》等快餐类杂志。二楼主要陈列织布机、老式生活实用物件,书籍有《捣蛋鬼日记》《趣味科学》等青少年儿童读物。三楼有老八仙桌、老条凳等充满怀旧味道的用具,书籍以农耕、农技及国学类为主。
高馆长介绍,图书馆主要面对自驾车游客和村里百姓免费开放,现在馆里有12000多本书,全村有600多人。我们对非遗项目情有独钟,就把老手艺元素融入了图书馆,也是为了让大家记得住乡愁。今后,他们会根据读者的需求再添置新书。
“尤其到了冬天没什么农活,以前大家业余生活就是打牌打麻将。虽然我不认字,但算是给孩子和年轻人张罗了一个好去处。”做了40多年村干部的村党支部书记李贵臣感慨地说。
打造美丽幸福乡村
“这个图书馆是河北云乡居集团建造的,他们在保定千年古村大激店打造美丽乡村出了名,我是通过朋友辗转才找到了他们,图书馆是他们特色小镇项目的一部分。镇里和区里领导特别重视,过不了两年,我们村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村民们会彻底改变几十年来的生活方式,住上新楼,大家都眼巴巴盼望着那一天。”李书记告诉记者。
李书记介绍,全村除了出外打工的,常年在家的有400多口人。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观念落后保守,大家主要谋生手段就是种柿子树和出外打工。“去年省林业厅有个扶贫项目,免费给村民引进比现有柿子品种高出五六倍价钱的新品种,需要砍了老树嫁接,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动,都是没知识闹的。这个图书馆不但能传播新知识,还能用来给村民搞技术讲座。”
在村里建起图书馆只是第一步。李书记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会建设新居将村民集中到一起,然后把老房子腾出来改造成城里人愿意来度假的地方。“将来条件改善了,外面的有钱人住在我们这里,我们的柿子、南瓜、柴鸡蛋等土特产不但不发愁卖,还能卖出好价钱。改造我们村我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村民尹铁子说。
“我有两个儿子,都在天津卖水果,我和老伴在家里给老大带孩子。”村民宋福玉说。孙女孙子越来越大,爷爷奶奶的教育越来越吃力。“把我们村将来改造成景区吸引更多游客来,自己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孩子们在外面打工是因为生活迫不得已,如果有了新活路,儿子儿媳回到家里挣钱,不但方便教育孩子,还能更好地照顾我们老俩。”宋福玉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