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3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对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了便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了解和掌握雄安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为科学开发、合理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重要建议,卓有成效地推动各项工作。我们遍访古籍方志,特将雄县、安新县、容城县、保定府的相关历代方志文献18种编为《雄安新区历代方志丛编》刊行于世,其中《乾隆容城县志》、《康熙保定府志》等均是未曾再版的珍本。最后,希望以此书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性战略大计稍尽绵薄之力。
2017年5月5日
李勇
序
黄燕生
由河北省图书馆和北京市文津书店联合编辑的《雄安新区历代方志丛编》,收录了雄安新区所辖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保定府自明代至民国十八种方志。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设立雄安新区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分门别类记述各区域地理、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的典籍,被比喻为地方百科全书。唐宋以来,便有地方官赴任之初阅读方志的传统。唐代文学家韩愈过韶州,宋代理学家朱熹知南康军,都将调阅方志作为首要之务。说明在交通和信息还不那么畅达的年代,人们要了解和认识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方志有类似地区通览、指南的功用。当然,现代社会已是信息发达、交通便利的时代,人们获取认知的途经更加多样,但方志的记载仍难以替代,因为历代方志还具有存史和资鉴的功用,对于初到新区的建设者来说,全面认识这一区域的环境变迁和历史沧桑,方志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雄安新区位于华北平原中部,黄河千百年来的奔涌冲刷,孕育了这片沃土。这里河湖密布,万物丛生,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掘的安新县留村遗址既属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到战国时期,这片区域为燕国南疆,与赵国分界。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就发生于此。据《战国策》记载:公元前227年,荆轲携燕国督亢地图去见秦王嬴政,欲行刺杀,燕国太子丹等送别于易水河畔,伴随着高渐离的击筑声,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此留下千古绝唱。《万历保定府志》卷四记载有督亢陂,称:“燕太子丹使荆轲赍督亢地图入秦,即此也”,《乾隆容城县志》卷一记述为:“在容城北界古城,即八景内古城春意也,在县北十五里城子村前”。到北宋时期,这里成为辽宋边界,雄州(今雄县及容城县)、保州(今安新县)是抵御契丹入侵的边防要地,著名将领杨延昭在此镇守十六年,战功赫赫,其事迹在元代就被编入戏曲。《乾隆容城县志》记述本县古迹有一处䁁马台,称:“在县东二十余里,宋杨延昭筑此以望马,基址现存”。一百余年后,金灭北宋,押解宋徽宗、宋钦宗北上,行至界河白沟,随行的宋签书枢密院事张叔夜“矍然而起,仰天大呼,扼吭而死”。又过了一百余年,元灭南宋,南宋丞相文天祥被押解至大都(今北京),途经白沟,慨然作诗云:
昔时张叔夜,统兵赴勤王。
东都一不守,羸马迁龙荒。
适过白沟河,裂髭须欲张。
絶粒遄不死,仰天扼其吭。
思公有竒节,一死何慨慷。
江淮我分地,我欲投沧浪。
沧浪却不受,中原行路长。
下车抚梁门,上马指楼桑。
戴星渡一水,惨淡天㣲茫。
行人为我言,宋辽此分疆。
悬知公死处,为我出涕滂。
我死还在燕,烈烈同肝肠。
今我为公哀,后来谁我伤?
文武道不坠,我辈终堂堂。
不久,文天祥在大都拒绝了元人的劝降,凛然就义。两事均载于明嘉靖年间编纂的地方志《雄乘》中。可见历代方志的记述,不止于介绍当地沿革演变,同国史一样,也记录发生于此的所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不断激励后人的爱乡爱国之情。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冀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新县民众组成雁翎队,利用白洋淀复杂的地形,对侵略者展开顽强反击。其事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仅有多部文学影视作品予以展现,也详细记录于新编《白洋淀志》中,该志记述:“抗战期间,雁翎队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击毙、俘虏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白洋淀在宋代称为白羊淀。《宋史·河渠志》记载:“东南起保安军,西北雄州,合百世淀、黑羊淀、小莲花淀为一水,衡广六十里,纵二十五里或十里,其深八尺或九尺;东起雄州,西至顺安军,合大莲花淀、洛阳淀、牛横淀,康池淀、畴淀、白羊淀为一水,衡广七十里,纵三十里或四十五里,其深一丈或六尺或七尺。”当时,包括白洋淀在内的众多沟壑相连的淀溏,实际是人工引水形成的湖泊湿地,用于阻滞契丹骑兵的进犯。宋代科学家沈括担任过河北西路察访使,并曾出使辽国,对雄州等地边防形势非常熟悉,他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筑淀溏为防线的过程:
瓦桥关,北与辽人为邻,素无关河为阻。往岁六宅使何程矩守瓦桥,始议因陂泽之地,潴水为塞。……自此始壅诸淀。庆历中,内待杨怀敏复踵为之。至熙宁中,又开徐村、柳庄等泺。皆以徐、鲍、沙、唐等河,叫猴、鸡距、五眼等泉为之源,东合滹沱、漳、淇、易、涞等水并大河。于是,自保州西北沈远泺,东尽沧州泥沽海口,几八百里,悉为潴潦,阔者有及六十里者,至今倚为藩篱。
将河湖连贯为网,利用低洼地势蓄水为湖,在平原地区建起连绵数百里的水长城,这是多么富有奇想的发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六记载,当时“自边吴淀至泥姑海口绵亘七州军,屈曲九百里,深不可以舟行,浅不可以徒涉,虽有劲兵,不能渡也”。后来宋辽议和,战事平缓,历经河水泛滥,多数溏淀已淤积干涸。尚还保持原貌的就是位于安新县的白洋淀,总面积达366平方公里,为河北省第一大湖。《弘治重修保定志》卷十二记载:“白洋淀,在郡治东九十里,新安县南十五里,周围六十里。人以水势汪洋,故名。内出鱼藕,以利军民”。
白洋淀等淀溏的修建,不仅巩固了边防,也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宋朝廷接受了知雄州何程矩等人的建议,“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利用水源充沛的优势,引入江东早稻,在河北开展稻麦间种。“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而有莞蒲蜃蛤之饶,民赖其利”(《万历保定府志》)。使这里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北宋陈襄有《登雄州南门偶书》诗,称赞其景色为:“池面绿阴通易水,楼头有雾见狼山。渔舟掩映江南浦,使驿差驰古北关”(《古灵集》卷二十四)。到宋真宗天禧末年,河北屯田岁入稻谷达二万九千四百余石,而白洋淀所在的保州的产量就占其一半。元明清时期,由于河道变迁,水灾频生,水稻种植有所减少,白洋淀周边地区依然有大片水田种稻。根据民国初年编辑的《河北省安新县实际情况调查报告》统计,当时稻的全年产量超过了其他农作物(小麦、大麦、粟、高粱、黍、玉米)产量的总和。而《民国雄县新志》记述当地物产,也说“稻宜下地,有早晚二种,沿淀各村多种之,平地种者俗呼早稻粳子”。
汉唐时期,雄安新区所辖区域已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辽宋时期以白沟河(拒马河)为界河,时属雄州的白沟驿(今属河北省高碑店市),北距辽新城县三十里,南距宋雄州三十里(一说四十里),成为辽宋使臣往来的第一站,宋朝廷在这里设置榷场,开展贸易活动。宋朝输出的商品主要有茶叶、香药、丝绸、瓷器、漆器、犀角、珍珠等,辽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盐、羊、马、骆驼、皮货、药材、银钱等。据当时的统计,河北四个榷场每年的交易额高达一百五十万。除了官府所设榷场,走私贸易也十分猖獗。由于这里既有驿道连接南北,又有水路直达东西,形成不同区域物产的交易市场。到元代开凿大运河,白沟直通运河,成为连接南北方各省的商品集散中心。自此之后,尽管朝代更替,河道变迁,白沟始终八方辐辏,商贾云集,历数百年而不衰。《道光新城县志》形容:“白沟镇为燕南大都会,近贾齐鲁,远通闽粤,士商问渡,冠盖相望”。直到今天,白沟依然是北方一座重要的商贸城。
通过历览雄安新区的历代方志,我们能全面了解这片土地上所经历的岁月沧桑。我们为志士先贤的奋斗和努力而感叹,更期待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上将发生的神奇故事。雄安新区的设立,承担着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职能,成批的开发建设者即将来到这片土地,他们将通过新的奋斗和努力,浓墨重彩,绘出雄安新区的灿烂未来,写下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雄安新区历代方志丛编》
精装16开 42册 18种 22000页
2017年7月出版 定价:26000元
ISBN:978-7-5077-5284-7
河北省图书馆和北京市文津书店策划
河北省图书馆李勇馆长主编
河北省图书馆和北京市文津书社联合编辑
北京市文津书店总发行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