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廿四·节气藏典】古籍中的暮春絮语

luna2008
luna2008
管理员
1127
文章
0
粉丝
馆藏鉴赏评论74字数 1085阅读模式

‌春深暮至,雨润百谷。谷雨,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既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亦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符号。翻开泛黄的古籍,那些关于谷雨的记载,如一缕穿透时空的茶烟,氤氲(yīnyūn)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深情。

谷雨之名:古籍中的节气溯源

谷雨之名,最早见于《淮南子·本经训》的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相传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感动天地,天降谷米如雨,后人便以“谷雨”为节,祈愿风调雨顺。

《淮南子》

淮南子二十一卷 (汉)刘安撰 (汉)高诱注 清光绪二年(1876)浙江书局据武进庄氏本刻本(保定市图书馆藏)

《孝经援神契》(馆藏《古微书》收录)亦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寥寥数语,勾勒出星辰流转与农事节律的呼应。

《孝经援神契》

古微书三十六卷 (明)孙瑴撰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保定市图书馆藏)

物候三候:古籍里的暮春图鉴

谷雨分为三候,古籍中的记载如一幅动态画卷:“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一候萍始生‌:北宋《埤雅》记浮萍“无根而浮,常与水平”,《礼记·月令》称此时“萍始生”,水面点点新绿,暗合“万物负阴抱阳”的生机。

二候鸣鸠拂其羽‌:《诗经·曹风》咏“鳲鸠在桑,其子七兮”,《尔雅》释“鸣鸠”为布谷鸟,其声催耕,提醒农人“春种不可迟”。

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鸟栖于桑枝,呼应《齐民要术》“谷雨三日,采桑饲蚕”的记载,蚕桑文化在此刻悄然萌芽。

《月令广义》

月令广义二十四卷首一卷附录一卷 (明)冯应京辑 (明)戴任增释 (明)李登参订 明万历刻本 (保定市图书馆藏)

古书中的谷雨农事:雨润稼穑,耕读传家

明代王象晋编撰的讲述植物栽培的《二如亭群芳谱》里说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此时播种,稻秧初插,棉花植苗。”而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更以“顺天时,量地利”为农事纲领,强调谷雨后需“深耕细耙,引水灌田”。古人将观察、记录与实践融为一体,构建起“天人合一”的生存哲学。

《二如亭群芳谱》

二如亭群芳谱三十卷首一卷 (明)王象晋撰 明崇禎刻清印本 (保定市图书馆藏)

品茗问春:古籍中的谷雨茶事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清代《清嘉录》记载:“谷雨节前,茶户采嫩芽焙之,曰‘雨前茶’。”陆羽《茶经》(馆藏《学津讨原》收录)虽未直言谷雨,但“野者上,园者次”的采茶准则,恰与谷雨茶“芽叶肥硕,滋味鲜活”的特性相契。

《茶经》

学津讨原二十集一百七十三种一千零五十五卷 (清)张海鹏辑 清嘉庆十一年(1806)张氏照旷阁刻本

养生之道:古籍里的暮春调摄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谷雨时节,万物“发陈”至极致,需顺应阳气升发之势。元代《饮膳正要》建议“食荠菜、香椿以清肝火”,而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则载“谷雨日采茶炒藏,可祛湿明目”,将养生融入日常风物。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遗编一卷灵枢十二卷 (唐)王冰注 清末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保定市图书馆藏)

古籍之外,生生不息

谷雨,是《吕氏春秋》中“毋逆天时”的警示,是范成大笔下“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的诗意,更是《农书》中“一犁新雨破春耕”的烟火人间。今日再读古籍,不仅为追溯传统,更为在雨润百谷的时节,种下一份对天地时序的敬畏与传承。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分享交流保定市图书馆新闻资讯
 最后更新:2025-4-24
luna2008
  • 本文由 luna2008 发表于2025-04-20 08:20:4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oline.xyz:8090/archives/1309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