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创新优秀案例-市域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

luna2008
luna2008
管理员
1127
文章
0
粉丝
业界新闻评论27字数 4913阅读模式

为总结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创新应用实践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与现代科技全面融合,推动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面向各级公共图书馆,按照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服务、智慧知识资源建设、线下智慧空间等类别,遴选出一批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图书馆创新优秀案例。为便于各地学习借鉴优秀案例的做法,现将优秀案例的主要内容予以集中展示(按类别排序)。

市域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

苏州图书馆

一、背景

1.项目建设的背景

苏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城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文献服务的责任。在信息化与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因此,苏州市启动了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实现市域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和变化。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苏州市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实践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旨在通过构建一个统一、高效、智能的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满足公众对高质量文化服务的需求。

2.项目实施的目的

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市域内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不均衡、资源分布不合理、服务效能不一致等问题。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最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

具体而言,项目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面提升:

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全市各级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破资源分散、服务孤岛的局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服务模式创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图书馆服务,提升读者体验和满意度。

管理水平提升: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服务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服务覆盖面扩大: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确保所有市民特别是偏远地区居民都能平等享受优质的图书馆服务。

3.项目着眼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项目着眼于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图书馆资源分散、管理体系不统一:全市各级图书馆资源分散,管理体系不统一,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全市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统一管理。

读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这种变化,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提升读者满意度。

信息化水平不足:许多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高低不一,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持,导致服务能力和效率受限。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服务覆盖面有限:传统图书馆服务主要依赖于物理馆舍,服务覆盖面有限,部分市民特别是偏远地区居民难以享受优质的图书馆服务。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扩大服务覆盖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

二、主要做法

1.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过程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线上资源整合: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整合全市域内的纸质和数字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同购、互访,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线下服务提升:以市、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为基础,建立立体智能书库及网借投递点,全面打通文献流通服务链条,构建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协同发展格局。

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智慧服务平台底座,采用微服务架构,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提供通借通还、统一发布和检索、资源协同采购等功能。

物流体系优化:通过建设一级中心和二级中心,优化物流服务,建立图书临时中转库和分拣线,提升资源流通效率。

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全市各级图书馆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评估,确定了资源整合和服务提升的具体需求和目标。随后,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注重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加强了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和实施。

2.项目功能作用及技术应用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的功能作用及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标准制定:实施“五统一”标准,即统一总书目库、图书条码和读者证编号、借阅规则、图书调配以及文献编目,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城市阅读一卡通”提供基础。

数据驱动的用户行为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分析用户借阅记录、阅读路径、搜索行为等数据,为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推荐系统,增加用户满意度和资源利用率。

馆藏管理和资源利用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馆藏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资源及时满足用户需求,减少资源闲置和浪费。

智慧终端搭建:结合人工智能、智能决策辅助系统和区块链技术,建立多模块智慧图书馆,提供可信的资源使用跟踪信息网络,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

图1 平台架构

在技术应用方面,项目引入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以提升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用户行为分析和个性化服务推荐,大数据技术用于馆藏管理和资源利用优化,物联网技术用于智慧终端和智能书库的建设,区块链技术用于资源使用跟踪和可信信息网络的建立。

3.项目运行管理

项目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

平台建设与维护:通过统一的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市域内所有公共图书馆业务系统的兼容与整合,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

数字阅读平台:通过联合购买和整合数字资源,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满足读者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智能应用推广:开发“苏州书仓”和“E读书”小程序,拓展图书馆服务渠道,实现“互联网+图书馆”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网络化、智能化服务。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数据积累和分析,科学规划图书馆资源、活动和服务,为图书馆各项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在项目的运行管理过程中,项目组注重平台的建设和维护,通过定期的系统升级和优化,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加强了对数字阅读平台和智能应用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渠道,扩大平台的影响力和服务覆盖面。此外,还通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科学规划和调整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项目建设资金及日常运营维护资金投入

项目的建设资金和日常运营维护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具体投入包括:

平台建设资金:用于智慧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开发、数据整合和技术支持等。

日常运营维护资金:用于平台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包括系统升级、设备维护、数据分析和运营管理等。

在资金的使用方面,项目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高效。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包括硬件设施的购置和安装、软件系统的开发和测试、数据的整合和迁移以及技术支持和服务。日常运营维护资金则主要用于平台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包括系统的升级和优化、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平台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支持等。

三、实际效果

1.项目成效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自2020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服务覆盖全市:平台覆盖全市297个自助借阅点,切实提高了图书馆文献流通业务,服务范围大幅扩大。

资源丰富:平台累计可流通纸质图书590.56万册,电子书籍30万种,听书资源1万种,期刊资源3500种,江南文化讲座视频500场。

用户活跃:注册用户44.26万人,借阅图书140.12万册,跨馆借阅图书总册数91.97万册,跨馆借阅图书码洋价格2512.77万元。

图2 线下推广活动

2.在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推动作用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在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全市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资源重复建设和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确保了各级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服务优化与提升:平台通过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精准推荐,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智能服务平台不仅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精准推荐,还能够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资源。

管理水平提升: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了服务的一致性和高效性。平台通过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3.社会效益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不仅在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文化传播与推广:平台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服务覆盖,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播,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和阅读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和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参与到阅读和文化活动中,推动了全社会的文化氛围。

公平普惠的文化服务:通过智慧服务平台,所有市民包括流动人口都能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文化服务的普惠化。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确保了所有市民都能够便捷地获取和享受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创新示范作用:项目为长三角地区的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创新模式和有益经验,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通过智慧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探索和实践了一套适合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创新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四、经验启示

1.创新经验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

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打通资源服务体系,实现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标准,实现了资源的统一调配和高效利用,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服务方式创新:通过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精准推荐,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平台通过数据驱动的用户行为分析,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平台创新:采用开放开源、模块化搭建的可扩展架构,确保平台的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提升了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了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2.对各地智慧图书馆创新应用的借鉴价值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对各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个性化服务与精准推荐: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分析用户行为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精准推荐,提升用户满意度。

标准化管理与服务提升: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规则,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服务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3.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的未来发展展望

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推动图书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平台还将积极探索和实践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扩大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体化发展。

4.面向未来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苏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将继续关注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优化,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具体而言,平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技术创新与应用:不断引入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提升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1)个性化推荐,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读者的阅读历史、兴趣爱好和借阅习惯,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服务。(2)内容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向读者推荐与他们正在阅读的书籍或文章内容相关的其他书籍、期刊或多媒体资源。

服务模式优化: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和调整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1)虚拟图书馆,开发VR图书馆,让读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浏览和借阅图书,体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2)AR增强阅读,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为纸质图书提供附加内容,如音频讲解、视频介绍和互动测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管理水平提升:通过标准化管理和流程优化,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服务的一致性和高效性。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资源整合与共享:继续深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未来,平台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推动图书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满足公众对高质量文化服务的需求。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分享交流保定市图书馆新闻资讯
 
luna2008
  • 本文由 luna2008 发表于2024-11-18 16:07: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oline.xyz:8090/archives/1250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