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馆藏古籍简介-上海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luna2008
luna2008
管理员
1127
文章
0
粉丝
馆史钩沉评论14字数 2187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上海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録,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録》系列丛书之一种,收録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10万余条,着録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前 言

上海图书馆作为海内外重要的藏书机构,现藏中外文献5700余万册(件),其中古籍收藏蔚为大观,如:宋刊元椠、明雕清刻、稿抄校本、方志、碑帖、家谱等皆精彩纷呈。经过70年的文献资源建设,本馆古籍文献形成了时间跨度大、珍本数量多、结构丰富、专题特色显著的综合性优势,构筑了本馆在国内外图书馆行业地位与服务的重要基础,也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悠长深厚的文脉。虽历经岁月沧桑,千年文脉流传至今,根本在于典籍承载了传统文化之脉络。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东海之滨,在宋元时期已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重镇。自宋末元初号称江南三大藏书家之一的松江庄肃开始,上海地区形成了悠久的藏书文化传统,明代的郁文博,清代李筠嘉、韩应陛等藏书家声名卓著。近代开埠之后,上海成为中外文化交汇的中心,新闻、出版、教育等事业蓬勃发展,先后出现了徐家汇藏书楼、亚洲文会图书馆、东方图书馆、明复图书馆、鸿英图书馆、合众图书馆、上海市立图书馆等规模不等、各具特色的近代图书馆。

1950年7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图书整理处,着手筹建上海图书馆。筹备期间,上海文管会接收了原市立图书馆等馆的旧藏,并获得多位藏书家或其后人捐赠的大批图书文献,如姚光后人捐献藏书48000余册;柳亚子捐献藏于吴江黎里旧宅的藏书44000余册,信札400余通;高旭后人捐献尚志堂藏书19000余册;金兆蕃之子金问源捐献包括《清史稿》稿本283册在内的藏书9000余册;朱宁生捐献先人朱鹏生藏书7000余册;薛凤昌之子捐献藏书5800余册等。

1952年7月,上海图书馆正式开馆,此时藏书已达70余万册。开馆之后,上海图书馆通过接收政府调拨及捐赠、自行采购、征集等方式,藏书数量持续增长,内涵与特色日渐丰富。1958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原明复图书馆)、上海市报刊图书馆(原鸿英图书馆)、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原合众图书馆)四馆统一。上海图书馆藏书总量至此达到320万册,成为国内馆藏文献最多的图书馆之一。

在这几家图书馆中,历史文献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尤具特色。20世纪30年代末,日寇入侵,东南沿海蒙受战火,文物、图书大量散亡,留居上海“孤岛”的叶景葵、张元济、陈陶遗、李宣龚等文化学术界知名人士为保存中国古典文献典籍,各自捐献藏书,发起成立合众图书馆,聘请顾廷龙先生主持馆务。十余年间,合众图书馆接受各方捐赠,同时积极搜集文献,编辑出版《合众图书馆丛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1953年,合众图书馆将全部馆藏献于上海市人民政府。

四馆统一之后,上海图书馆继续通过采购、抢救等手段,充实古籍文献收藏。在此期间,顾廷龙先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1955年主持历史文献图书馆时期,顾先生就曾带领工作人员,从造纸厂收购的二百担“废纸”中抢救出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献。事后,顾廷龙先生专门发表文章《我在废纸中抢救历史文献的一点体会》,呼吁加强革命文献、档案、方志、家谱、社团与个人记载、医书、账簿等各类历史文献的抢救与保护工作。这一时期,在顾廷龙先生等前辈的努力下,上海图书馆特别注意收藏稿本、抄本、校本、尺牍、家谱、朱卷、讣告、鱼鳞册等类型文献,形成了鲜明的馆藏特色。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上海图书馆的历史文献收藏工作继续稳步发展。如1980年,晚清名臣张佩纶之孙张子美先生捐赠结一庐旧藏古籍善本450种,其中包括62种宋元刻本;2013年初,张氏后人又捐赠张佩纶藏往来尺牍近5000通,以及著作、日记等稿本多种。2000年,由清末帝师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先生珍藏多年,包括多种宋元精椠、名家抄校的常熟翁氏藏书80种从美国回归,入藏上图;2016年,翁万戈先生藏翁同龢日记稿本、档案也入藏上图,翁同龢长兄翁同书后人翁铭庆、翁以钧先生也向上图捐赠转让了翁氏旧藏古籍、档案等文献。

经过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代古籍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上海图书馆古籍馆藏以数量丰富、特色鲜明蜚声海内外。

古籍刻本中,宋元刻本近700种,为馆藏精华所在,数量居全国第二。宋本如《巨宋广韵》《集韵》《唐鉴》《诸儒鸣道》《周髀算经》《东观余论》《重雕足本鉴诫録》《艺文类聚》《曹子建文集》《杜工部集》《会昌一品制集》《嘉佑集》《王荆公唐百家诗选》,元本如《颜氏家训》《农桑辑要》《文心雕龙》等,皆为传世孤本或现存最早刻本。明清精椠珍本更数不胜数,如明铜活字印本《会通馆校正音释书经》《艺文类聚》《诸葛孔明心书》,明万历三十年(1602)晔晔斋刻本《北西厢记》(苏州名家殳君素绘图),第一部台湾地方志——清康熙刻本《台湾府志》等。

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各类稿本、抄本精品荟萃,不乏名家手泽,是馆藏的另一大特色。如郭畀《郭天锡日记》是存世最早的稿本日记;《文征明诗文稿》、丰坊《南禺书画目》手稿等不仅具有文献价值,也是书法名迹;黄宗羲《南雷杂着》、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著名学者的稿本,是重要的学术史料。抄本中如明汲古阁影宋抄本《极玄集》保存宋本原始面貌;清抄本《三朝北盟会编》保留了四库馆臣的窜改痕迹;清内府四色抄本《江流记》《进瓜记》用墨、红、黄、緑四色区分曲词、科白等内容,极为精美。

早在1957年,上海图书馆就曾编印《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五卷,共收録古籍善本2400余种。此后半个多世纪间,故帙珍籍不断入藏,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编目人员的努力,馆藏古籍藏书信息、数据库基本完备,可供读者查阅。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本馆有幸入选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第一批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截至目前,共有681种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録》、804种入选《上海市珍贵古籍名録》。参与全国古籍普查工作期间,本馆又对馆藏古籍清点核对,查遗补缺,订正讹误,规范格式,个别处仍保留本馆着録原有特色,最终编成《上海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録》,共计收録馆藏古籍108629种783778册。今年正值上海图书馆建馆70周年,又恰逢上图东馆建成开放,我们谨以这部目録作为本馆历任古籍工作者辛勤劳绩的总结和纪念,同时也希望它成为新时代上图古籍工作者笃行致远的新起点。书目中未尽完善之处在所难免,敬祈同人、读者不吝指正。

上海图书馆

2022年9月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分享交流保定市图书馆新闻资讯
 
luna2008
  • 本文由 luna2008 发表于2024-08-06 16:29: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oline.xyz:8090/archives/1214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