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苏州的著书、刻书、藏书事业均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至今仍有大量的古籍留存。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市域范围内有 30 余家古籍收藏单位,涉及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中学图书馆、博物馆、新华书店,以及宗教、卫生、方志、档案等系统,现存古籍达 100 万册左右,位居国内同级城市之首。
2007 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后,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州市文化主管部门全力加强统筹协调,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苏州图书馆成立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作为全市古籍保护工作的指导机构,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定期召开年度苏州市古籍保护座谈会,成立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举办展览、讲座、体验活动,编辑出版图书、简报,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苏州市古籍保护工作;积极整合各方古籍保护力量,加强收藏单位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还先后对常熟、昆山、太仓、吴中、张家港等地的古籍收藏单位及相关寺院进行了普查登记、库房改造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对民间的古籍收藏者也提供古籍保存及版本鉴定等服务。苏州市古籍保护工作的科学规范开展,在全国业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择要介绍如下:
一、古籍保护试点工作
2007 年 8 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 57 家藏书单位开展古籍保护试点工作,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及常熟市图书馆 3 家单位入选。在试点工作期间,苏州 3 家试点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古籍保护工作方案》,规范工作流程,勇于探索,圆满完成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定的《古籍保护试点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全国的推广总结了示范经验。
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
2007 年以来,苏州市各古籍收藏单位积极进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首批公布的 51 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有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 3 家单位入选,占全国入选总数的十七分之一。此后第二批有吴江市图书馆入选,第三批有苏州博物馆入选。累计共有 5 家单位入选。苏州市前六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达 319 部。苏州市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数量均位居全国同级城市之首。另外,吴中区图书馆、常熟博物馆、昆山文管所及苏州市第五中学等 4 家单位入选“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苏州市前四批累计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达 613 部。
三、古籍保护专业工作
- 古籍普查登记
苏州市各古籍收藏单位积极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苏州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苏州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昆山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吴江区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及《常熟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均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累计收录书目 4 万余条。另外,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吴中区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也已经完成。属于文物系统的苏州博物馆、常熟市博物馆、昆山文管所,以及苏州市第五中学图书馆的古籍普查工作也已全部完成,相关数据已上报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
- 古籍库房改造及装具购置
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市各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收藏条件均得到了较大改善。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吴中区图书馆结合新馆舍建设,特设了设施完备的古籍书库,各项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其他单位的古籍库房也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苏州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吴中区图书馆、昆山文管所、苏州戏曲博物馆等古籍收藏单位还先后定制了香樟木书橱、防虫樟木夹板、楠木夹板及书盒、函套等古籍装具。各收藏单位均有完善的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其中常熟博物馆还配备了物联网柜式恒湿设备、无线通信管理设备和路由设备、便携式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检测仪、温湿度记录仪、便携式甲醛检测仪等先进科技设备。
- 古籍修复
苏州市各古籍收藏单位重视古籍修复工作,2007 年以来累计修复古籍 6000 余册。不少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古籍修复工作间基本要求》,设有规范的古籍修复室,并配备有压书机、电动切纸机、电子干燥箱、粘合材料冷藏箱等专业古籍修复工具,便利古籍修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常熟市图书馆和吴江区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还配备了纸张厚度测试仪、酸碱度检测仪等设备。
古籍修复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也受到相关单位的重视。苏州图书馆制定科学的古籍修复工作制度,对古籍修复档案做了严格详尽的整理和记录,并用直观的图表形式进行登记,对每一部古籍的原始状况、修复措施、修复后效果都以图片和文字两种形式完整记录,同时记录修复人和修复时间,做到每一部书的修复过程都可查考。苏州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修复档案记录了修复古籍的题名、索书号、年代、总册数、送修册数、装帧形式、页数、最大长度、最大宽度、破损状况、修复方案、修复材料、修复过程、承修人姓名、承修起始日期等内容,十分详尽。
值得一提的是,昆山市文管所和苏州戏曲博物馆还分别委托南京莫愁古籍修复中心和苏州博物馆,修复了馆藏破损古籍,探索出了古籍修复工作外包的新模式。苏州戏曲博物馆的“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成功申报“国家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
- 古籍保护队伍及制度建设
2007 年以来,苏州市各古籍收藏单位不断充实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累计招聘古籍专业人员 20 多人,参加国家和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全国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文化部古籍保护与修复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等古籍普查培训班、古籍修复培训班、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培训班等近百人次,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为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苏州各古籍收藏单位还制定和完善了库房管理、阅览管理、古籍修复等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了古籍的安全。
- 古籍数字化
苏州各古籍收藏单位结合古籍保护工作,投入人力物力,积极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8 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十四家单位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有苏州图书馆和吴江区图书馆入选并作交流发言,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截至 2020 年底,苏州图书馆已完成数字化地方文献与珍贵古籍 1141 部,14034 卷,732608 页,先后建成苏州地方文献数据库及珍贵古籍数据库,所收古籍除保持了原貌外,还可以实现全文检索、繁简转换及复制下载等功能。苏州博物馆单在 2019 至 2020 年两年间,扫描古籍 169 种,536 册,34223 页,开通“苏博云书斋”古籍影像资源数据库,提供馆藏珍贵古籍和家谱在线阅览。这些工作大大便利了读者使用,同时也缓解了困扰古籍保护工作中的“藏用”矛盾。
另外,为了更好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苏州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吴江区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吴中区图书馆等单位都采购了德国赛数非接触式扫描仪等先进数字化设备。
四、古籍研究整理工作
近年来苏州市的古籍研究和整理成果丰硕。苏州图书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部完成了馆藏善本提要的撰写工作,出版《苏州图书馆藏善本提要 • 经部》《苏州图书馆藏善本提要 • 史部》《苏州图书馆藏善本提要 • 子部》《苏州图书馆藏善本提要 • 集部》共 7 函 31 册,还出版了《苏州图书馆藏善本题跋》。另外还有三部善本参与了《中华再造善本》项目,并影印出版了《重刊明心宝鉴》《三经音义》等珍贵善本。苏州博物馆整理出版《谢家福日记(外一种)》《谢家福书信集》,影印出版《苏州博物馆藏晚清名人日记稿本丛刊》《苏州博物馆藏近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苏州博物馆藏古吴莲勺庐抄本戏曲文献汇编》和《雪盦日记》,该馆编著的《苏州博物馆藏古籍善本》曾荣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常熟市图书馆除影印出版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常熟文库》(共 100 册)外,还编纂出版《徐兆玮日记》《常熟宝卷》《曾朴全集》《常熟图书馆藏善本图录》《常熟藏书印鉴录》《历代名人咏常熟》《铁琴铜剑楼题咏》《常熟藏书史》等图书。吴江区图书馆也编纂出版《吴江艺文志》《吴江学者碑传集》等地方文献。苏州戏曲博物馆出版《张紫东藏昆曲手抄曲谱一百册》《苏州戏曲博物馆藏宝卷提要》等书,该馆整理的《莼江曲谱》还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的“2019 年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另外苏州市古籍工作人员还在《文献》《国家图书馆学刊》《中国典籍与文化》《图书馆杂志》《红楼梦学刊》《清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古籍专业研究论文 30 余篇,并出版了一系列古籍整理及研究著作。
五、古籍宣传推广工作
为加强全社会对古籍的认识和了解,苏州各古籍收藏单位注重古籍宣传和推广。举办包括“苏州市‘十一五’古籍保护成果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展”“苏州版刻牌记展”“兰馨寄情,墨韵留香——七夕昆曲工尺谱抄录活动”“细嗅古书香——古籍知识普及宣传”“吴江图书馆馆藏古籍珍品展”“琅嬛遗珍——昆山市文物管理所古籍普查精品展”“常图百年古籍展”“清睿斋珍藏近现代名人手迹及古籍展”“木石缥缃——苏州博物馆藏古籍特展”“宝传人间——中国昆曲博物馆藏捐赠文物展”“汤显祖与昆曲:晚明江南最美的遇见——纪念汤显祖逝世 400 周年专题巡展”“吴江图书馆古籍保护成果展”“《马如飞先生南词小引初集》古籍再版特展”“‘体悟书香中的优雅’实践课堂——古籍雕版印刷体验课”“风雅总持——纪念文徵明诞辰 550 周年文献展”“藏‘书’岁月,‘章’显年华——苏州大学藏书章展”“百廿流光,东吴书影——苏州大学图书馆特藏展”“缃素飘香——铁琴铜剑楼收藏特展”“钱谦益与‘虞山诗派’文物特展”等百余次和古籍相关的展览和活动。其中苏州博物馆组织策划“书香 @ 苏博”系列活动二十余次,包括讲座、新书发布、善本晒书分享会、古籍装订等多种形式,参与人数众多,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中国文物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苏州图书馆的“吴门缥缃”传统文化推广活动通过现场演示、讲座、展览等方式,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吸引读者走近古籍,了解古籍的形态、古籍保护知识和修复
过程,并通过对经典文献的阐释和解读,加深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该活动曾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2018 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及“第二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案例”。
六、古籍征集采购工作
在原版古籍和影印古籍的征集采购方面,苏州各古籍收藏单位也十分重视。2014 年来,吴中区图书馆累计投入百余万元,收购古籍 500 余册,主要为明清及民国时期刻本、写本,内容多为苏州地方文献。苏州戏曲博物馆多年来也不断通过购买、参加拍卖等渠道,征购昆曲、评弹等各类清代刻本、手抄本 600 余册,丰富馆藏。苏州大学图书馆先后两批接受了杜子威先生捐赠,其中线装书 1216 册,不乏珍贵古籍。另外还接收了李品德先生捐赠的珍贵清代科举文献 15 种 60 余册。常熟市图书馆接收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移交征集宝卷 137 部,并编目整理,还征集到《余梁徐氏总谱》《徐氏家乘》《虞氏宗谱》《金氏家谱》等家谱。苏州博物馆征集到吴氏固圉斋古籍善本 43 种、拓本 2 种、地图 1 种,还接收苏州市文管会办公室捐赠的古籍 37 种 270 册。苏州图书馆在古旧书店采购了 15 部 66 册古籍地方文献。吴江区图书馆在十方书屋采购到 5 种古籍地方文献,其中 3 种民国铅印本,2 种稿抄本,都属于比较珍稀的吴江地方文献。张家港市图书馆也获赠了私人收藏的 100 多册古籍。
影印古籍方面,苏州图书馆购齐包括《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丛刊》《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提要著录丛书》等四库系列丛书,以及《清代诗文集汇编》《明别集丛刊》等大型古籍影印丛书。苏州大学图书馆也采购《泰州文献》《明别集丛刊》《四部丛刊》《中国地方志集成 • 山志专辑》《中国地方志集成 • 寺观志专辑》《中国地方志辑成 • 河北府县志补辑》《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江苏历代方志全书》《中国地方志荟萃》《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等大型丛书。这些工作都充实了古籍文献收藏,为更好服务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苏州市的古籍保护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表扬。2014 年,苏州图书馆和吴江区图书馆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占江苏省入选名额的一半。苏州还有多家单位接连被授予“江苏省‘十一五’古籍保护先进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古籍保护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有十余人次荣获“江苏省古籍保护先进个人”。虽然成绩显著,但苏州市的古籍保护工作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古籍保护力量和业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宗教、卫生等系统以及新华书店所藏古籍的了解尚不够深入,对于面广量大的民间古籍收藏也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与古籍收藏单位和民间古籍收藏者的联系和交流,创新工作方法和服务途径,切实解决古籍保护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促进苏州市的古籍保护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持续走在全国同行前列,为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力量。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