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保论坛│李致忠:我对古籍保护的“三句话”

luna2008
luna2008
管理员
1127
文章
0
粉丝
古保新闻评论100字数 1565阅读模式

2017年5月25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会上,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先生对古籍保护的十年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李先生认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十年来所做的工作,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来听听李先生是如何评介的吧~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致忠
时光荏苒,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转眼已成立十周年。十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主要是我们正确理解、认真贯彻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具体到古籍保护中心十年来所做的工作,我个人理解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一是紧紧抓住“古籍保护”这个关键不放;二是紧紧围绕“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全面安排部署工作;三是致力于规章制度、文献标准的制定,以图古籍保护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

现在说第一句话。回顾十年来古籍保护中心的全部工作,我认为是始终抓住了“古籍保护”这个核心关键的内容未放松,如果脱离了这个核心关键,工作就会像断线的风筝,飘忽不定,迷失方向。为了使保护工作建立在有依有据的基础上,就必须得摸清几个底数,诸如古籍存藏的基本条件、基本状况;古籍破损的程度状况;古籍存藏的实际数量等,都需要经过调查而得到比较可靠的数据。这就是我们十年来对古籍普查狠抓不放的基本原因。当然,由于古籍存藏单位的系统不同,直到今天也不敢说普查已全部到位,但就公共文化系统而言,重要的古籍品种、重要的传世版本应该是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古籍保护计划的制定有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各图书馆积极开展古籍普查工作
十年来,我们还有一项一直坚持的摸底工作,就是珍贵古籍的申报评审工作。我们深知,如果只推行古籍普查,就算有了比较切实的总体数量,保护工作还只能是不分轻重缓急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在进行普查的同时,开展珍贵古籍申报评审工作,从而借普查以摸清现存总量,借评审以摸清珍贵古籍的现有数量。这就是既要摸清囤底,更要摸清囤尖,唯有二者都清楚了,才能实施分级保护。分级保护应是古籍保护的基本原则。不分级保护,保护就可能落空;而什么都要保护,则可能什么都保护不好。必须是“重点保护、兼顾一般”,才可能真正实现全面保护。从来都是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所以《珍贵古籍名录》的评选颁布,不仅仅是为了谁的荣耀,而是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古籍。
第二句话是古籍保护紧紧围绕“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大方面同时展开。所谓“原生性保护”,包括库房的环境、适当的装具、新书入库前的处理、破损修复、人员培养、整修方案、建档存档等一系列工作。十年来,古籍保护中心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所谓“再生性保护”,指采用平片、胶卷等缩微技术,扫描数字化技术,影印出版技术、整理排印技术等手段,对原书实施复制,并利用网络提供远程服务。这样就使原书因有了替代物而不流通或少流通,从而得到有效地保护。十年来,古籍保护中心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已经开通的电子版的古籍数据库,煌煌巨制的《中华再造善本》等,都已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使长期存在的藏用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使珍贵的古籍传本得到切实的传承安全。
第三句话是致力于规章制度和古籍特藏藏品定级标准建设。规章是古籍保护的制度保障,再好的保护措施,如果没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全都会化为乌有。古籍保护中心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提炼,形成一套行之全国而有效的古籍保护的规章制度。

为对中国古籍特藏藏品最终实现分级保护,十年来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各方面的行家里手,先后制定了《古籍书库定级标准》、《汉文古籍定级标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简帛古籍定级标准》、《敦煌遗书定级标准》、《碑帖定级标准》、《古地图定级标准》、《佛经定级标准》。其中《汉文古籍定级标准》已于2014年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发布。而后,古籍保护中心又组织有关专家就《汉文古籍定级标准》进行必要的解释和举例,2016年8月最终完成了《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 第1部分:古籍定级释例》试用本。这些标准是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各方面专家花了大量心血才完成的。也许在我的有生之年,看不到它们的实施并产生实践的效果,但我坚信这些东西是一笔财富,后人会感谢我们这代人所做的努力。谢谢!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分享交流保定市图书馆新闻资讯
 
luna2008
  • 本文由 luna2008 发表于2017-06-27 10:35: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koline.xyz:8090/archives/117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