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国家珍贵古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两个管理办法”)专家评审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会议由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持。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辽宁省图书馆馆长杜希林,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力教授等专家代表以及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院长申晓娟、古籍馆馆长陈红彦和副馆长萨仁高娃等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对两个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和审议。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首先对两个管理办法的起草背景、章程的组织架构以及各章程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对古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规范和加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国家珍贵古籍的管理,按照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国家图书馆的工作要求,古保办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前的古籍保护工作实际,起草了两个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会中,与会专家围绕两个管理办法的框架结构、条款表述、实施细节、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对管理办法的整体框架和核心内容给予了肯定,认为能够体现古籍保护相关工作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同时,专家们也根据自己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经验,结合不同系统、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古籍保护现状,针对部分条款内容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此外,与会专家还就古籍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非公藏单位古籍的规范管理、监督监管等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志清表示,两个管理办法的制定是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促进古籍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会后,古保办要认真梳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从明确管理范围、落实管理细节、增强与现有法律法规的关联性、加强表述的规范性、调整与工作现实的匹配适度性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两个管理办法能够为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古籍保护工作的深入,如何加强管理,更好地引领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评审会的顺利举办,将为古籍保护工作注入新的动力,也将为两个管理办法的正式出台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本站文章大部分为原创,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可能对您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